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艺论疏证

六艺论疏证

一卷。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清代经学家。光绪壬午(1882)举人,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赞成变法维新,受到顽固派弹劾,革举人,交地方官管束三年,遂杜门著书。学术上宗今文经学,敬仰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其居曰“师伏堂”。主张《易》《礼》为孔子作,五经经过孔子整理过。含有特定的“微言大义”,始成为经。因此,“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此乃清代今文经学一种极端的主张。著作除《六艺论疏证》一卷,还有《五经通论》(亦称《经学通论》)五卷,《经学历史》一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尚书大传疏证》七卷,《尚书古文疏证辨证》一卷,《尚书中候疏证》一卷,《易经通论》一卷,《书经通论》一卷。《诗经通论》一卷,《礼记浅说》二卷,《鲁礼禘祫义疏证》一卷,《孝经郑注疏》二卷,《王制笺》一卷,《圣证论补评》二卷,《郑志疏证》八卷,《郑志考证》一卷,《汉碑引经考》六卷。《汉碑引纬考》一卷,《师伏堂咏史》一卷,《骈文》一卷,《诗草》一卷,另《皮氏经学丛书》、《师伏堂丛书》。皮锡瑞治汉学,敬仰伏生,亦膺服康成。《经学历史》称康成有“博闻强记之才,兼高节卓行之美”,“自来经师,未有若郑君之盛者也”。此书卷首有锡瑞《自序》。《自序》论郑学先后及著书次序云:“郑君始师京兆,早通今学,晚受东郡,兼采古文,是故郑学弘通,本先今而后古。著书次序,实始纬而次经。潜窥论言多据毖纬,当在七纬注成之后”。“七纬”,今人王利器《郑康成年谱》记载“六纬”:《易纬注》、《尚书纬注》、《诗纬注》、《礼纬注》、《乐纬注》、《孝经纬注》。不知康成还有何书纬注。清代学者叶德辉称皮氏此书“考订残阙,别白是非,无一语不求其安,无一字不征诸实”,不无溢美之嫌。皮氏《疏证》之作,偏袒今文,酷信祥,此不“安”不“实”之处。有《师伏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学言

    ① 见《圣学宗要》。② 三卷。清白允谦(生卒年不详)撰。白允谦字子益,阳城(今属山西)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任庶吉士。入清,授秘书院检讨,官至刑部尚书。此书皆为讲学的语录,上卷五十九条,

  • 南北两宋志传

    二十卷一百回。明熊大木(详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南北宋分叙,各十卷五十回,亦有刊本不分回。《南宋志传》所写并非南宋之事,而是叙述五代时后唐年间石敬瑭出身至宋开国、破金陵灭

  • 辨定嘉靖大礼议

    二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本名甡,字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等职。其著述丰赡,好持异说,敢于立言。

  • 蟾仙解老

    见葛长庚《道德宝章》。

  • 尚书辨伪

    五卷。清唐焕撰。唐焕字石岭,湖南长沙人,诸生。唐焕认为《古文尚书》是伪书,所以命名其书为《尚书辨伪》。卷首有唐焕自序,其次是伏生《尚书》以及孔安国的伪《尚书本末》,再其次是伏生口授的孔圣删录真《尚书》

  • 朱子大同集

    十三卷。宋陈利用(生卒年均不详)编。明林希元(约1522前后在世)增辑。林希元字懋贞,一作茂贞,号次崖,晋江人。生平详见《易注存疑》(辞目)。此集共十三卷。皆朱子官同安时所作。考《朱子年谱》二十四岁为

  • 庄氏算学

    八卷。清庄亨阳(1686-1746)撰。庄亨阳字元仲,福建南靖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淮徐海道。《庄氏算学》系庄亨阳收集诸家算法,为推究高深测量之变化,参考《几何原本》、《梅氏全书》、《

  • 澹轩集

    八卷。宋李吕(1122-1198)撰。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今福建光泽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唯周必大《平园续稿》载所作吕墓志一篇,称其“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至七十七而卒

  • 仪礼蠡测

    十七卷。清韦协梦撰。生卒年不详。协梦字云吉,安徽芜湖(今安徽省东南部)人,乾隆甲午举人,官知县。协梦曾经搜集郑注、贾疏以及朱子、黄干、杨复、敖继公诸家学说,刻成《集解》一书,随后因为征引太繁,省略作《

  • 六书分类

    十二卷。清傅世垚(生卒年不详)撰。世垚字宾石,归德(今河南商丘)人。此书分部完全依据梅膺祚《字汇》的体例,每字以小篆古文次于楷书之后。问题在于所列古文,不尽可靠,真伪莫辨,缺乏考证。《四库提要》据两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