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宁管辖四十族

西宁管辖四十族

清中叶以前青海西南藏族部落总称。一称青海所属四十司、阿里克等四十族。即蒙古尔津族、雍希叶布族、玉树族、噶尔布族、苏鲁克族、尼雅木错族、洞巴族、多伦尼托克安图族、阿萨克族、克列玉族、克阿永族、克叶尔济族、克拉尔济族、克典巴族、隆布族、上隆布族、扎武族、上扎武族、下扎武族、扎武班右(当作“石”)族、上阿拉克硕族、下阿拉克硕族、上隆坝族、下隆坝族,苏尔莽族,白利族、哈尔受族,登坡格尔吉族、下格尔吉族、格尔吉族、巴彦南称族、南称桑巴尔族、南称隆冬族、南称卓达尔族、吹冷多拉族、固察族、称多族、巴彦南称界内住牧喇嘛(一作觉巴拉族)、拉布库克住牧喇嘛(一作拉布族)。内设千户1员,百户及独立百长39员。辖8443户,32396人。初定每年会盟一次,三年后改隔年会盟一次。乾隆二年(1737),复定隔二年会盟一次。西宁办事大臣会同镇台派委员弁莅盟,并催收马贡,清理积讼。百户岁贡马1匹,折银8两。不足百户者,按户计算,每户征银8分。因觉巴拉、拉布库克二族74户,一递文差,一司济度,准免纳贡。余38族8369户,岁纳银669两5钱2分。多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通行藏语。信仰喇嘛教红、黄、白三教派。道光(1821—1850)初年以后,因形势改变,各族组合有重大变化。阿里克族部分迁往海北祁连县,部分迁居同德一带。阿萨克、克列玉、克阿永、克叶尔济、克拉尔济、克典巴、多伦厄托克安图并为安冲族(又称安图族)。上隆布、隆布并为迭达族。哈尔受并入扎武。上阿克硕、吹灵多拉并入下阿拉克硕,称拉秀族。噶尔布因属民亡佚而消失。白利族迁居西藏。觉巴拉、拉布库克分别升为百户部落。玉树族分化出鸦拉、总举、将赛、戎模四个百户。上、下隆坝(中坝)分化出中隆坝(中中坝)。蒙古尔津分出竹节百户。洞巴百户并入囊谦千户,成为其直属百户。以是始有※“玉树二十五族”之称。今为玉树藏族自治州,现有人口192912人(1982)。

猜你喜欢

  • 续通志

    书名。清官修。640卷,另有凡例、总目。乾隆三十二年(1767)起纂,四十九年(1784)最后成书。体例与郑樵《通志》大致相同,分本纪、列传、二十略等数大部门。缺世家、年谱,明代纪、传因有《明史》,亦

  • 道隆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祥兴年号。1239—1251,凡13年。

  • 剑川海门口遗址

    云南铜石并用文化遗址之一。地点在今剑川县海门口。1957年兴修水利挖掘河道时发现。为湖滨村落遗址,有成排的木桩柱224根,其房屋为南方式高脚房。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器和少量铜器。石器多数为通体磨光的

  • 邕州都督府

    唐羁縻府名。岭南西道最高羁縻衙署。贞元年间(785—805)置,治所在邕州(今广西南宁)。初辖个羁縻26,个羁縻州。为峒僚人(今壮族先民,在越南称岱族或侬族)聚居区,属侬峒、黄峒者多。以其首领为都督、

  • 佛保

    ?—1771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贝勒恭格喇布坦第四子。雍正元年(1723),袭固山贝子。附伯父额驸策棱旗,驻牧塔密尔。十年(1732),遭准噶尔兵

  • 正德

    ①西夏崇宗李乾顺年号。1127—1134年,凡8年。 ②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思廉年号。起止不祥。

  • 乌护

    即“乌纥”(328页)。

  • 格底林耶

    参见“嘎的林耶”(2450页)。

  • 夫台

    东汉时夫余国王。汉桓帝与灵帝时(147—189),对汉朝时叛时服。永康元年(167),率兵两万余寇玄菟郡,为太守公孙域所破。熹平三年(174)派下属朝贡汉王朝。

  • 西纳喇嘛却伯坚赞

    明代青海第二代西纳活佛。永乐八年(1410),被明帝奉为上师,赐以国师职事及土地、人户,又赐象牙印章及诏书。十年(1412),赐“慈智禅师”名号。宣德二年(1427),又赐“通慧正觉国师”封号及银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