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夏克刀登

夏克刀登

1898—1960

德格第十九代土司的大管家夏克·扎西郎加之子。因土司家内讧受牵连,幼年逃至西藏,进西藏贵族学校就读。1922年至昌都任藏军小头目。1930年袭任德格第二十一代土司的大管家。1933年入赘玉隆大头人家,旋嗣该头人职位,权势益重。1935年联合西康各土司头人,提出赶走国民党军阀刘文辉,建立西康藏族自治区的主张。1936年春,率僧兵阻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部队,受伤被俘,受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感召和朱德的亲自教诲,思想大变,成立中华苏维埃甘孜博巴政府时,被选为副主席,为支援红军北上抗日,废除当地的土司制度作出努力。中国西北解放后,与格达活佛等一起,率先派代表冲破国民党驻军的封锁,与朱德等取得联系。1950年3月起,先后任康定军管会副主任、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协、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协副主席、甘孜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等职。为支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加强藏族内部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推进今四川省藏族地区的改革和建设事业,作了大量工作。1960年4月2日病逝于成都。

猜你喜欢

  • 阿细跳月

    云南彝族一支阿细(阿西)人的传统民间歌舞。亦作“阿西跳月”、“跳乐”。盛行于弥勒、泸西、路南彝族自治县。为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和中老年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每逢火把节、春节等喜庆日或农闲时,在草坪、空地

  • 东科尔呼图克图一世

    见“东科尔·达瓦坚赞”(520页)。

  • 他拉娃

    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贡山县怒族对雇短工的称呼。主要出现在农忙季节,以粮食计酬,每天工作为3升玉米左右(约3公斤)。虽有缺粮者主动求雇,但雇佣双方多发生在亲戚或同族间,属早期雇佣形态。

  • 小洪那海石人

    发现于新疆昭苏县小洪那海草原,故名。通高230厘米,头部宽35厘米,身宽50厘米。花岗岩质。面东而立,双手置胸前,右手似执碗、杯之类器物,著冠辫发,发辫多至十根,长垂至腰。前胸到腿刻有古民族文字,刻工

  • 青衮咱卜

    ?—1757清代喀尔喀蒙古和讬辉特部(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下属部)贵族首领。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班弟子。乾隆二年(1737),袭札萨克多罗贝勒,授所部副将军。八年(1743),以怠职不赴

  • 托克托索丕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乌什人。乌什郡王※霍集斯第三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因乌什伯克讦告,与父同被送北京。寻受命返阿克苏,承管乌什、吐鲁番、和田等地祖业。

  • 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

    碑铭。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立于北京国子监。弘历撰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全文约2700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引言,1800余字。后半部韵文近900字。记述准噶尔部来源、发展及噶尔丹、

  • 莽布支

    藏语“mang po rje”之音译,意为“众人长者”、“众人之王”或“众人之尊者”。系对吐蕃地方领袖人物的尊称,后成为人名组成部分。在唐代吐蕃大臣中多见有此称谓,冠于名前,以示其尊。亦有专以此为名者

  • 邛部宣抚司

    见“邛部长官司”(427页)。

  • 牙吾塔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疡疮”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纥不烈牙吾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