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阳系日月

阴阳系日月

灵枢经》篇名。本篇从日月相对转移的现象,说明阴阳盛衰消长并与手足阴阳经联系,故名。古人以天、地、日、月、阴、阳的属性,论述人体腹以上为天,属阳应日;腹以下为地,属阴应月。并把十天干分别与左右两手的十经相配;把十二地支分别与左右两足十二经相配,说明冬、春两季人气在左,夏、秋两季人气在右,针刺治疗的时候,要根据阴阳时令,有所禁忌。

猜你喜欢

  • 艾灸疗法

    针灸疗法的一大类。简称灸法。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给人体以温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据考古学的发掘证明,我国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中国猿人)已懂得用火。火的发现和

  • 云障

    病证名。指黑睛生翳如云片状者。清·黄岩《眼科纂要》卷四:“眼初发,赤肿若难开,云障渐生失调理,久则血凝不散结成灾,玉翳白皑皑,肝病积热冲入眼胞来。”参见翳条。

  • 痰癖

    病名。指水饮酿痰,流聚胸胁之间而成的癖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痰癖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府之间,因遇寒热之气相搏,沉滞而成痰也。痰又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即谓之痰癖。”本病与饮癖相类

  • 喷嚏

    证名。嚏之俗称。详该条。

  • 下元不固

    同肾气不固。详该条。

  • 用药总论指南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 推罐法

    即走罐法。详该条。

  • 冷吐

    即脾胃虚寒吐,详该条。参寒吐条。

  • 胞漏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由肝经湿热下注而成。症见阴囊处起粟作痒,破流脂水,甚至肿痛,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治则清肝利湿。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外搽黄柏散或苏叶研细外撒。相当于慢性阴囊湿疹。

  • 莝(cuò 挫)

    本指铡碎的草,喻体内的水液废物。《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