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泻
病名。即蜡烛疳。详该条。
病名。即蜡烛疳。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大黄、黄连各二钱,黄芩一钱。为粗末,以麻沸汤浸良久,去渣,分二次服。治狐惑,舌白齿晦,面目乍白、乍赤、乍黑,变异无常,四肢沉重,默默多眠,喉蚀声哑,上唇生疮。本方组成与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鸢尾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扁竹根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博物知本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头痛。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即涕。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荜菝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清暑益气汤第二方作水丸。治证同。见清暑益气汤条。
病证名。疳疮的一种。①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生下疳时,兼见痛引睾丸和阴囊坠痛者。②包茎水肿也称鸡膯疳。
见《产宝百问》。即月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