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下法。详该条。
病证名。指头身经常容易出汗,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小儿有血气未实者,肤腠则疏,若厚衣温卧,脏腑生热,蒸发腠理,津液泄越,故令头身喜汗也。”治疗可在清脏腑热的基础上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等固表敛汗药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血灌瞳人,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热亮之处,则目痛涩,畏避不能开,火郁于上也。”羞明且懼热,属火燥血热之阳证。治宜清热泻火。可用龙木秘方蜜蒙花散或东垣泻热黄连汤加减。参见羞明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爵床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衍义》。为建兰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由湿热蕴结肌肤所致。皮肤生疮有白头,渐成脓,四周红赤,微痒而痛,甚则延及全身。治宜清热除湿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外搽青黛膏。相当于毛囊炎。
【介绍】:见龚信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由风热蕴积于肺,随阳气上升而成。生于面部或眉间,初起癗,渐成细疮,时痛时痒,搔起白屑,春季易患。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涂。相当于脂溢性皮炎。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肘关节后面,鹰嘴突起与桡骨小头间之凹陷处。主治肘关节疾患。直刺0.3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