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针麻醉

耳针麻醉

针刺麻醉之一。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即按针麻要求在耳穴上针刺以进行手术。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针麻的外科手术,尤以颅脑、五官、颈、胸部手术为宜。通常按心藏神肺主皮毛藏象学说选取耳部神门穴、肺穴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穴;按手术部位选取耳部相应刺激点,如胃切除选胃穴,脾切除术取脾穴等等。并配合现代医学生理病理学知识选穴,如胸腹部手术常选取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交感穴等等。操作时采用捻转法,频率为每分钟180~300次;如用电麻仪以双相尖波电脉冲为宜,频率一般亦为每分钟180~300次。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猜你喜欢

  • 瘅热

    古病名。指热性病。《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热。”亦指热盛。《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参见发热条。

  • 张文懿

    【介绍】:唐代医学家。撰有《本草括要诗》3卷、《藏府通元赋》1卷。

  • 腣中

    出《喉科种福》。即帝中,悬雍之别名。

  • 鬓疽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四。指有头疽生于鬓角,属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二经。由相火妄动,外感风热而发。初起宜服柴胡清肝汤、或鼠粘子汤;脓成者宜服托里消毒散。外治初用二味拔毒散。余证治见有头疽及额疽。

  • 打碗棵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猫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 订正伤寒论注

    书名。全称《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即《医宗金鉴》卷1~17)。清·吴谦等纂注。编者鉴于《伤寒论》的一些旧注本,每多“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予订正,详加注释,并选集过去注本中能阐发仲景经义的

  • 羊痫疯

    痫的俗称。详该条。

  • 山海椒

    见《贵州草药》。为龙葵之别名,详该条。

  • 烧针丸

    《古今医鉴》卷十三方。铅丹、朱砂、枯矾各等分。为末,枣肉为丸,黄豆大,每服三至四丸,戳针尖上,于灯焰上烧存性,研细,凉米泔水调下。治小儿吐泻。

  • 病理概论及各论

    书名。恽铁樵撰于1928年。此书概论部分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从脏腑、经脉病变阐明各类病证的病理和用药。各论部分阐述伤风、胃咳、肺痨等九种病证的病因病候、诊断与治法。全书引用了较多的西医病理知识,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