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惊风八候之一。详该条。②即惊风。《幼幼集成》以急惊、慢惊、慢脾三证,易为误搐、类搐、非搐。误搐:“盖小儿伤寒最多,由医者治不如法,抑遏其邪,莫能外解,因而壮热不退,遂变为痉,则有搐搦反张之候,与《内经》诸痉项强,诸风掉眩,诸寒收引之例相符。归于误搐之下。”类搐:“盖伤暑疟痢,丹毒霍乱,客忤中恶,其证显然,辨识既明,一药可愈,何致作搐,由医者延迁时日,抑遏邪气,无所发泄,亦有变为搐者,所以谓之类搐。遵《内经》诸热瞀瘛,皆属于火之例,归于类搐条下。”非搐:“盖小儿吐泻病后,脾败胃绝,昏睡露睛,虚痰往来之证,幼科以为慢脾风,更以大惊卒恐,神魂离散之证,为急惊风,不知此之征,死生呼吸,犹敢以惊风称之耶。因体景岳非风之意,竟以非搐名之。”

猜你喜欢

  • 椅当

    正骨器械。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椅靠背。指用木制有椅当(靠背)椅子。椅当上垫棉垫,适用于肩关节脱臼复位。让患者侧坐于椅上,把椅当置于患侧腋下,患肢垂于椅当外,一人固定患者于椅上,医者两手持患腕上部

  • 东垣十书

    丛书名。此丛书收选李杲(东垣)等宋、金、元医家著作十种。刊于1529年。其中《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为李杲所著;其余《脉诀》、《局方发挥》、《格致余论》、《此事难知》、《汤液本草》、

  • 周文渊

    【介绍】:见周洪条。

  • 皮肤

    参见皮毛条。

  • 百解药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 热渴

    病证名。因实热而口渴。《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气血盛者,则脏腑生热,热则脏燥,故令渴。”治宜清热保津。用白虎汤。

  • 汗法

    又称发汗法。①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故又称解表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汗法有退热、透疹、消水肿、

  • 肺邪胁痛

    证名。见《症因脉治·胁痛论》。指肺受病邪所引起的胁痛。多因寒邪袭肺,水饮内停,或邪热灼肺,肺络受伤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多痰,胁肋刺痛,或咳引胁痛。属寒者,常兼见咳吐稀涎痰沫,身热不高或无热,脉

  • 阴阳学说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 陈省斋

    【介绍】:见陈梦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