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单蛾风,其形圆如小筋头,生于咽喉关上,或左或右。”即单乳蛾。详该条。
【介绍】:见丁福保条。
整骨按摩使用的木棒器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长尺半,圆如钱大,或面杖亦可。盖受伤之处,气血凝结疼痛肿硬,用此挺微微振击其上下四旁,使气血流通,得以四散则疼痛渐减,肿硬渐消也。”适用于外伤后气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多由时气风热所致。初起呈散在疹块,发于背。色紫红,如拳击状,脊背麻木,拘急不疼,神清脉和。服药得汗者顺;若神昏脉数,或微或代,发寒啮噤者逆。初宜仙方活命饮加羌活、独活。外
经穴名。代号BL1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胆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
指五脏疾病的传变和转化。有按五脏生传化者,有不按这一规律传化者。根据不同的病因、体质等因素而异。《素问·玉机真藏论》:“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麻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幼幼集成:“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涎出”,呕恶吐涎宜乌梅丸安蛔定吐,参见虫吐条。
病证名。指血虚津枯或跌打瘀滞等所致的大便秘结。《医碥·大便不通》:“血秘,老人产妇血液干枯或病后血虚或发汗利小便以致津涸(津亦属血),均宜润剂,苁蓉润肠丸、更衣丸、四物汤、麻仁、杏仁辛润之品。又肾司二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又名肉色疽。系生于少腹旁腹壁上的无头疽。多因足太阴脾经气滞寒凝而成。初起坚硬如石,皮色不变,不红不热,大如拳、小如桃李,痛引腰腿,数月不溃,寒热食少,肌体尪羸,则属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