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痨

乳痨

病名。乳疾的痨症。出《秘传外科仙方》。多由肝气郁结胃经痰浊凝结所致。初起结核形如梅李,硬而不痛,皮色如常。数日后肿块渐大,与皮肤粘连,隐痛,皮色转微红,肿块逐渐变软成脓,脓稀呈白汁,腐肉难脱,周围皮色暗红,疮口难敛。病变可延及胸胁、腋下。久溃不愈者,多呈现阴虚火旺之症。治宜:早期内服神效瓜蒌散或蒌贝散,外用隔蒜灸,并贴绀珠膏;若成脓兼用八珍汤加姜炒香附夏枯草蒲公英补之;若阴虚之证已见,宜服六味地黄汤,以培其本。疮口按溃疡处理。然此病久而成痨者,不易奏效。

猜你喜欢

  • 尾脊骨

    即尾骶骨。详该条。

  • 表里俱热证

    证名。指表热、里热症状同时存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多由表证未解,邪热入里

  • 仁端录痘疹玄珠

    见仁端录条。

  • 觉迟子

    【介绍】:见卢万钟条。

  • 丹溪心法

    书名。5卷(一作3卷)。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刊于1481年。此书并非朱氏自撰,由他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明初的两种刻本均有后世医家增附的一些内容,程氏为了尽可能恢复原著面貌

  • 鼻梁

    解剖部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鼻柱。详该条。

  • 毛茛灸

    药物发泡灸法之一种。见《本草纲目》卷十七。其法用新鲜毛茛茎叶捣烂,敷贴有关穴位使之起泡。敷贴时间约1~2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疟疾,黄疸等。

  • 何世仁

    【生卒】:1750~1802【介绍】:清代医家。字元长,号澹安,又号福泉山人。青浦(上海)人。其先人自宋代起数代业医,世仁为第二十二代世医,长于望、闻之术,撰有《伤寒辨类》、《何元长先生医案》。其医案

  • 土川芎

    见《滇南本草》。为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 焞(tūn 吞)

    本义形容星光暗弱。焞焞指耳听不聪。参见浑浑焞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