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膀胱病

膀胱病

六腑病候之一。膀胱主贮存津液化气行水,与肾相为表里。其病有虚寒实热之分。多因湿热蕴结或肾阳不足气虚客寒,气化失司所致。临床表现以小便失常为主。《素问·标本病传论》:“膀胱病,小便闭。”《诸病源候论·膀胱病候》:“其气盛为有余,则病热,胞濇小便不通小腹偏肿痛,是为膀胱之气实也,则宜泻之,膀胱气不足,则寒气客之,胞滑小便数而多也,面色黑,是膀胱之虚也,则宜补之。”《太平圣惠方》卷七:“虚则生寒,寒则脬滑,小便不禁,尿多白色,面黑胫酸,两胁胀满,则是膀胱虚冷之候也。”“实则生热,热则膀胱急,口舌燥,咽肿痛,小便不通,尿黄赤色,举体沉重,四肢气满,面肿目黄少腹偏痛者,则是膀胱实热之候也。”《本草经疏》:“膀胱实一证。癃闭,属膀胱实热。”“膀胱虚三证。小便不禁,属气血虚遗尿,属本经气虚。……膀胱气。”《杂病源流犀烛·膀胱源流》:“膀胱病者,热结下焦,小腹苦满胞转小便不利,令人发狂。冷则湿痰上溢,而为多唾,小便淋沥,故遗尿。鳌按,小便不禁,由膀胱气虚,……小便不通,由膀胱邪热。”治宜宣通气化,渗湿利水,温肾固脬等法。参见膀胱病各条。

猜你喜欢

  • 篦箕柴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鬼箭羽之别名,详该条。

  • 饮馔服食谱

    食疗著作。明·钟惺辑。撰于1591年。钟氏将高濂编《遵生八笺》十九卷,作了若干补充,名为《增补遵生八笺》,计二十卷。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刊弦雪居重订本,上海千倾堂书局将《增补遵生八笺》中“饮馔服

  • 梅核膈

    膈证之一。指喉间似为梅核所梗,膈间痛或闷者。多因气郁痰结或瘀血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噎塞反胃关格源流》:“梅核膈者,喉中如有物,膈间痛,死血居多。宜昆布、当归、桃仁、韭汁、童便,甚加大黄;亦或因痰结,

  • 鹿酱

    出《药性论》。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 李子毅

    【介绍】:清代医家。字庆申。湖北蕲水人。长于诊治瘰疬等证,撰有《痰疬法门》一书,列述痰疬总论,认为轻微易治者为痰,迟重难治者为瘰疬。对痰疬之鉴别、内治、外治、禁用宜忌、饮食服药,均有论述,并附自己临证

  • 生阳

    指五脏病按相生次序而传,得其生气,故名。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素问·阴阳别论》:“肝之心,谓之生阳。”

  • 黄古潭

    【介绍】:参见孙一奎条。

  • 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

    见尚论篇条。

  • 搓法

    ①刺法。指入针后,以拇食两指持住针柄,如搓线状朝一个方向捻转的方法。《针经指南》:“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针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治寒而里卧针,依前转法,以为搓也。”有的搓法掺以提插,区分寒热。如《针

  • 如神三生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方。露蜂房、蛇退皮、头发(洗净)各等分。三味烧灰存性,研细,酒调三钱。治诸疮疼痛,不变肉色,漫肿光色,名曰附骨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