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与五脏相应的色、时、音、味、日等五种变化。《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五藏有五变,……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
皮肉相交处。《灵枢·官针》:“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素有湿热郁结、复冒外寒所致的吐酸症。症见发热,呕吐酸水,甚则酸水浸渍胃脘,不胜苦楚,吐出酸水令牙关酸涩不能合,脉多带弦。属本热标寒之症,不宜骤进苦寒,而当辛散。脉弦数者,
病名。又称七情伤感嗽。指因情绪不安,饥饱失常,伤及脏腑所致的咳嗽。《证治要诀·诸嗽门》:“七情饥饱嗽,无非伤动脏腑正气,致邪上逆,结成痰涎,肺道不理,宜顺为先。”用四七汤加桑白皮、杏仁、枇杷叶等。参见
气功学专著。张百焘编撰,成书于1917年。全书五卷,分通玄篇、功近篇、功候篇、演绎篇、提要篇。其所行内丹术与传统方法不同。故颇有独到之处。如书中述及:“解带宽衣,作金刚坐,手结大三昧印。坐定略呼出粗气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温溜,见该条。
①骨骼部位名。代号BL64。相当于足外侧第五跖骨基底部分。《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出外踝之后,循京骨。”②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
病名。岩通癌。为舌恶性肿瘤。又称舌蕈。《谦益斋外科医案》上编:“心开窍于舌,心邪郁滞,舌尖结粒,时大时小,久成舌岩重症。”
书名。7卷。恽铁樵撰于1925年。分伤寒、温病、时病等类,并以病证分细目。案中多连续记载危重病例的诊治经过,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均作详细记述,以为临床借鉴。对伤寒及儿科病证阐述尤详。后收入《药盦医学丛书》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无患子科植物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ge.茎干或枝条的木部。分布东北、华北、甘肃、河南。甘,平,无毒。祛风湿,消肿止痛,收敛黄水。治风湿性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