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猛疽

猛疽

病名。多由肺肝二经蕴热,痰毒邪火上攻咽喉所致。症见咽喉焮红,漫肿疼痛,汤水难入,呼吸不利,寒热大作。《灵枢·痈疽篇》:“痈发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因其来势太猛,倘猛不可遏。”(《外证医案汇编》卷一),故曰猛疽,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用普济消毒饮黄连消毒饮等加减。本病类今之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参见喉痈条。此外亦有谓猛疽即结喉痈。“问当结喉生痈何如,曰:是名喉痈,又名猛疽。以其势毒,猛烈可畏也。”(《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可与结喉痈条互参。

猜你喜欢

  • 聂苏诺期

    彝医药著作。系聂鲁等根据民国八年者的抄本和流传在迤施河一带的民国十年抄本翻译整理而成。载药273种,植物药214种,动物药52种,矿物药7种,对药用部分、性味、功能主治、用量做了全面阐释。收载53种常

  • 鼠粘子散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生牛蒡子一两半,连翘、防风、荆芥、枳壳、桔梗、蔓荆子、白蒺藜(炒去刺)、当归、蝉蜕、厚朴各一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一片,葱白一茎,水煎,先薰后服。治面上风痒。

  • 外感痢疾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痢疾论》。为寒湿痢、湿热痢、燥热痢、疫痢的总称。详各条。

  • 岭南脚气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又名瘴毒脚气。详该条。

  • 脏气

    即五脏之气。指五脏的机能活动。

  • 铁钢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铁筷子之别名,详该条。

  • 广东商陆

    见《岭南草药志》。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析疑

    见医述条。

  • 七星箭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狗屎花之别名。②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紫金莲之别名。各详该条。

  • 下巴脱落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伤科汇纂·绘上用手法十四图》。详颊车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