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柞木饮子

柞木饮子

外科精要》卷上方。干柞叶四两,萱草根荷叶蒂甘草节、地榆各一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分二次,早晚服。治痈疽,未成者能消,已成者能溃。

猜你喜欢

  • 病儿

    ①病名。即恶阻。《证治要诀》:“胎前恶阻,俗谓之病儿。”②儿童患病之称。

  • 李濂医史

    医史著作。原名《医史》。十卷。明·李濂撰。刊于1515年。本书编录了明代以前的名医共72人的传记,其中卷1~5从历代史书(包括《左传》、《史记》以下至《元史》)中辑录医家列传;卷6~10作者参考有关文

  • 黑夜睛明症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即黑夜精明证。详该条。

  • 暑令吐泻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小儿暑令季节,上吐下泻,多由乳食不洁,损伤肠胃;也有由外感暑湿或寒湿之邪,阻滞中焦,胃失和降,脾失运化,清浊相混而成。因乳食所伤而致者,宜消食异滞,调和胃肠,用保和丸;因

  • 陈邦贤

    【生卒】:1889~1976【介绍】:现代医史学家。字冶愚,自号红杏老人。江苏镇江人。早年跟随丁福保学医,后专攻中国医学史。于1919年写成我国第一部医史著作《中国医学史》。该书被收入商务印书馆之《中

  • 苦胆木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苦木,详该条。

  • 儿枕痛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十二。又名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多因产后败血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

  • 察翳法

    眼科检查方法之一。见《银海精微》。主要观察目翳发生的部位、形态、大小、色泽等,以助辨证与治疗。

  • 真热假寒

    阳证似阴的证候。症见恶寒,但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下利纯水,但夹燥粪或矢气极臭者;脉沉,但重按弦滑有力;并见烦渴、咽干、口臭、舌苔白干、小便黄等。多因外感邪气化热传里,阳盛格阴所致。

  • 五脏

    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脏是指胸腹腔内之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