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I。《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本经自手小指尺侧端(少泽)起始,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出尺骨鹰咀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后边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向前进入缺盆(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着食道下行,贯穿膈肌,到达胃部,入属小肠。它的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颊,到外眼角,折回来进入耳中(听宫)。另一条支脉,从面颊部分出,行至眶下,到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颧髎)。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颔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图32)。

图32

猜你喜欢

  • 升降法

    推拿手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对肢体关节进行上下屈伸活动的一类手法。有滑利关节、舒展筋脉,解除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

  • 神效祛毒散

    《疡科选粹》卷四方。当归二钱,甘草节、皂角刺各五分,木鳖子一枚,炒僵蚕、炒穿山甲各一钱,大黄三钱,朴硝二钱,蜈蚣一条。后三味为末,前六味水、酒各半煎汤,空腹冲服。治便毒。

  • 中医舌诊

    书名。北京中医学院诊断教研组编。本书以中医理论为主,结合临床实际,用通俗浅显的文字和表格,将前人有关舌诊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而成。书分四章。第一章概说;第二章舌的诊断;第三章苔的诊断;第四章舌和苔的诊断

  • 李真人一十六字妙诀

    即十六字气诀。详该条。

  • 起脾法

    自我按摩方法名。《医学入门·保养》:“先静坐存中气,后挺身,以两手相叉,极力扒左扒右各七次。扒左侧头向右,扒右侧头向左。如此者三、五次,静坐良久。善和脾胃,进饮食;兼治臂腰拘挛。与开关法相续行之,亦可

  • 针助教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素协助针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从九品下。参见太医署、针博士条。

  • 凤凰展翅

    ①小儿推拿方法。出《小儿推拿广意》。《厘正按摩要术》卷三:“法主温,医用两手托儿手于总经上,将两手上四指在下边两面爬开,二大指在上阴阳二穴,两面爬开,再以两大指捏阴阳二穴向外摇二十四下,捏紧一刻,又将

  • 射干兜铃汤

    《痧胀玉衡》卷下方。射干、桑白皮、马兜铃、桔梗、薄荷、玄参、天花粉、贝母、枳壳、菊花、金银花各等分。水煎服。治痧似伤风咳嗽。若咳嗽甚,加童便饮。

  • 野凉薯

    见《湖南药物志》。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

  • 厉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即厉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