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腹症

急腹症

多种以急性疼痛为主的腹腔疾病的总称。系指在人体生理、代谢等内环境紊乱的基础上,复受外界生物、物理、化学及精神因素刺激而发生的以急性腹痛主证的腹腔疾患。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呕吐及二便异常、寒热出汗等为主要特征,具有炎症、梗阻、穿孔、出血、瘀血及机能障碍等病理改变,常分为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热盛肉腐(热毒极盛)及痞结不通等临床证型。我国常见的急腹症有:急性腹膜炎与腹腔脓肿、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胆道系统感染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腹部闭合性损伤及宫外孕等。建国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基本理论,按照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中西医结合分期分型的诊断内容,制定出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理气开郁、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与渗湿利水、温中散寒、补气养血等非手术方法的治疗法则,配合针刺、电针、穴位注射、电兴奋、拔罐、耳针、埋线、按摩及颠簸疗法。并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适时采取胃肠减压、西药、输血输液、灌肠等治疗措施,使急腹症疗效大为提高。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 三因方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条。

  • 足少阳之别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阳络脉,见该条。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书名。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编。本书根据全国25个大中城市中具有代表性或通用的中成药配本整理汇编而成。共收集成药配方二千余种。首为总论,略述中药炮制;次为各论,分内、外、妇、儿、五官、杂症六门,每门又

  • 千金方摘抄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 奇经

    ①奇经八脉的简称。《难经·二十七难》:“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因这些经脉“别道而行”,不受十二经脉的拘制,且无脏腑配偶的关系,与正经有别,故称。参奇经八脉条。②与色泽不相符合之脉。《素问·五

  • 海底漏

    病名。又叫骑马漏。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证属湿热下注。初为会阴处肿胀,疼痛,后破溃流脓,日久成漏;如病变波及泌尿器官,不仅尿液可自漏口流出,甚而尚可影响生育。宜挂线或手术治疗。

  • 金丝黄连

    见《四川中药志》。为马尾连之别名,详该条。

  • 痴头婆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 上燥治气

    叶桂治疗上部燥证的经验。见《临证指南医案》。秋燥外袭,伤人肺气,症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甚或痰中带血。宜辛凉润肺,或结合清气,用桑叶、杏仁、玉竹、沙参、梨皮、香豉等药,侧重气分治疗。

  • 虫胀

    胀病之一。亦称虫积胀。指由肠寄生虫所致的腹胀。《证治汇补·胀满章》:“虫胀者,腹痛能食,善吃茶叶盐土等物。”《医学入门·鼓胀》:“虫积胀,腹痛,善吃茶盐之物。千金散、雷公丸、小儿使君子丸。大人虚者,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