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彭祖导引法

彭祖导引法

气功功法。是托名彭祖用以治病的一套静功为主的锻炼方法。见于宋《云笈七》卷36中。具体锻炼方法:①伸腰,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②挽两足趾,五息止,引腹中气,去疝瘕,利九窍。③仰两足趾,五息止,引腰中,去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聪。④两足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气。⑤踵内相向,五息止,引股,除五络之气,利肠胃,去邪气。⑥掩左胫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肺气,去风虚,令人明目。⑦张胫两足趾,五息止,令人不转筋。⑧两手牵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⑨外转两足,息十通止,治诸劳。⑩解发东向坐,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以手掩两耳,以指掐两脉边五通,令人目明发黑不白,治头风

猜你喜欢

  • 王翼

    【介绍】:元代医家,阳城(今山西阳城)人。擅长诗文,旁通律历,弃儒学医。著《素问注疑难》、《伤寒歌括》等书,均佚。

  • 肺疔

    病名。①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白疔,生于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尤多见于手大指,其色白,且伴有发热咳嗽。治宜清泻肺热,服泻白散加解毒之品。②见《中国医学大辞典》。白刃疔之又名。见该条。

  • 大三关

    推拿穴位名。即三关。详该条。

  • 板齿

    又名门齿、门牙。即今之切牙。儿生八月板齿始生。详门牙条。

  • 斗齿

    病证名,又名齿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斗齿乃被打伤动摇也。宜蒺藜根灰敷之。”若出血者,宜云南白药掺之。

  • 蠢子医

    医话著作。4卷。清·龙之章撰于光绪八年(1882年)。此书原为作者教诸孙学医之教材,汇集其从医心得及历验之方编为歌诀。内容包括诊脉辨证,用药法则,临床各科证候。重视脉诊,主张治病以调气为先,治痢以平肝

  • 烟火丹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二。小儿丹毒之一。系丹毒发生于两足底心、两足跗、背部者。治宜内服抑火制阳丹,外敷黄柏散。余见丹毒条。

  • 真脏色

    五脏精气败露的颜色。其色显而不泽,枯槁无华。《素问·五脏生成》描述的“青如草兹”、“黄如枳实”、“黑如始”、“赤如衃血”、“白如枯骨”等,均是真脏色的出现,显示内脏有较严重的疾病。例如黄色,若面目全身

  • 前顶

    经穴名,代号DU21。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3.5寸;或于百会穴前1.5寸取穴。当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的会合处,并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主治癫痫,头痛,眩晕,鼻渊,目

  • 活法机要

    综合性医书。不著撰人(或题元·朱震亨撰)。1卷。本书介绍临床较常见病证的病因、证候及治疗方药,其中以泄痢、头风、消渴等内科杂病为主,兼及胎产、疮疡、眼证等病证。论述简要,治法能根据不同的病证临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