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名。五噎的总称。《医说》卷五:“噎病亦有五种: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故令气塞不调理也,是以成噎,此由忧恚所致。忧恚则
《伤寒全生集》卷二方。羌活、黄芩、防风、苍术、川芎、生地黄、细辛、白芷、甘草。水煎服。治感冒风寒,四时时疫,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烦疼,有汗或无汗,脉浮紧者。若胸胁满闷,去生地黄,加枳壳、桔梗;呕恶或有
①又称上盛下虚。由肝肾不足,阴虚于下,阳亢于上。一方面出现腰膝痰软无力、遗精等下虚证;另一方面出现胁痛、头眩、头痛、目赤、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上实下虚,切而从之。”②邪气
《妇科玉尺》卷四方。石斛、牛膝、木瓜、白芍药、酸枣仁、生地黄、枸杞子、茯苓、黄柏、甘草、车前子。水煎服。治产后腿痛。
病证名。月经过多证型之一。多因经期不慎,过度劳伤,冲任受损所致。症见月经过多,并持续时间较长,血色暗,面色萎黄,体倦乏力,或有腰腹酸坠等。治宜固冲止血。方用安冲汤、云南白药等。
即任脉。《素问·刺腰痛论》:“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张志聪注:“任脉起于至阴,与督脉交会,分而上行,故名曰会阴。”
【介绍】:明医家。字廷用,号翠谷。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家世业医。父何严官太医院院判。全幼年失怙,正统丁卯(1447)中举人。承家学,精研医术,屡起沉疴,尤善治伤寒。后奉诏进京,特授御医,累擢院使。留
证名。出《素问·腹中论》。指胸部胀满不适。可因风寒、热壅、停饮、气滞、血瘀等所致。《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表实无汗,胸满而喘者,风寒之胸满也;里实便涩,胸满烦热者,热壅之胸满也;面目浮肿,胸满
病证名。指痢疾排出呈脂膏血性的大便。《诸病源候论》卷十七:“此是赤利肠虚极,肠间脂与血俱下,故谓利如膏血也。”为湿热之邪郁结肠间,损伤阴络所致。治宜滋血养阴。用驻车丸。
【介绍】:见王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