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妇人水分

妇人水分

病名。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亦名水分。指先有肢体浮肿而后病经闭者。因脾虚不能制水,水饮内停,膀胱行水化气功能减弱,以致水气分散经血,水泛流溢于皮肤,先见肢体浮肿而后出现经闭,治宜健脾清水为主,水去则肿自消,月经亦自通。方用茯苓导水汤。《圣济总录》:“水分者,以水气上下溢于皮肤,分散四末,发为胕肿。盖肾者胃之关,关闭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此病与血分治有先后耳。”

猜你喜欢

  • 舒肝调气丸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陈皮、延胡索、郁金、菖蒲、牵牛子、五灵脂(醋炒)、莪术(醋炒)、牡丹皮、白芍药各500克,枳实((麸炒)1500克,龙胆草、青皮各1000克,郁李仁、沉香各250克

  • 喉珠风

    病名。《喉风福》:“此症发于悬雍前上腭,生一红紫泡如珠悬挂,拖入喉间,生痰疼痛,甚至堵塞咽喉,饮食有妨,宜先用极酸好醋,以新笔醮点珠上。”参见喉瘤条。

  • 经崩

    病名。亦名经血暴下。指月经来潮量多,其势如水塘河渠之崩决。徐润之《最新三字达生续编》:“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参见血崩条。

  • 血络论

    《灵枢经》篇名。血络,指郁血的络脉。本篇主要论述奇邪客于血络,在刺络泻血所出现的昏仆、出血不止、局部血肿、面色苍白、心胸烦闷,滞针等意外情况。说明导致这些情况原因,以及指出怎样观察血络进行泻血,掌握刺

  • 肾消

    病名。①亦作肾痟、下消。《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肾痛也。”即下消,详见该条。②指强中。《张氏医通·杂门》:“肾消之病,古曰强中,又名内消。”详强中条。

  • 物损真睛证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①指黑睛的外伤,“谓被物触打在风轮”(《张氏医通》卷八)。②泛指眼珠的损伤。

  • 救阳理痨汤

    即拯阳理劳汤,见该条。

  • 李虔纵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武则天时为侍御医,与张文仲、韦慈藏齐名。公元八世纪以来,医家皆推三人为首。

  • 积滞

    病证各。指宿食不消,停积而滞的疾患。明·丁风《医方集宜》:“积滞之病,面色萎黄,腹胀浮肿,多睡食少,大便滞涩,小水如油,或吐泻酸臭,皆积之证也。”多由乳食哺养不节,过食生冷、甘肥、坚燥之物,脾胃不能消

  • 黧黑斑

    证名。系指面部皮肤的色素沉着性疾患。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面皯、黧黑、面尘。由肾亏火旺,血虚不荣,火燥结滞或肝郁气滞所致。多发于面部,以女性多见。皮损呈黄褐色或淡黑色斑片,形状大小不一,色枯不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