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灵枢·经筋》。指痛如纽结之状。是经筋病的症状之一。
温阳法之一。治疗肝肾虚寒引起的小腹疼痛,疝气等。常用当归、肉桂、小茴香、沉香、吴茱萸等,如暖肝煎(见《景岳全书》)。
见医学粹精条。
见《滇南本草》。即玉米须,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腓腨发。见该条。
即保健按摩。见该条。保康大夫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较高者,官阶从三品。
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疔疮。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柳花之别名,详该条。
①《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黄芪三分,炮附子、人参、槟榔、白术、百合、炒酸枣仁、茯苓(去皮)、麦门冬(汤浸去心)、肉桂各半两。为末,分为十帖,每帖加生姜五片,水煎,空腹服,日二次。治肝虚胆寒,夜间少睡,
病证名,出《圣济总录·小儿门》,为疳劳的证候。《世医得效方》:疳劳“咳喘不定,虚汗骨蒸,渴而复泄,乳食迟进。”《婴童百问·疳伤、疳劳》:“盗汗骨蒸,嗽喘枯悴。”《证治准绳》集之八:疳劳“即疳热而骨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