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关

内关

阴邪极盛,积聚于内,不能与阳气相交所致的病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②经穴名。代号:PC6。出《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通过。主治心痛惊悸,胃痛,呕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胁痛癫狂,痫症,疟疾,肘臂挛痛;以及休克,心律不齐,心绞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29)。

图29

猜你喜欢

  • 武火

    即火力大而猛。发散取汗药宜用武火,不宜久煎。

  • 山脂麻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亚麻之别名,详该条。

  • 灶心土

    见《本草纲目》。为伏龙肝之别名,详该条。

  • 经从上逆

    病证名。指经期血从上逆,以致口鼻出血。曾鼎《妇科指归》:“经来时,忽从口鼻出者,因多食椒姜热极,火升血逆而上。治宜清热凉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参见逆经条。

  • 睑中生赘

    病证名。《古今医统》:“此症脾胃积久而发出,以致睑内生赘如粟如黍,或有血块,俱以手法去瘀血,服活血清热药。”

  • 泪骨

    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内侧壁前方,左右眼各一块。

  • 乌尾丁

    见《广西中草药》。为毛冬青之别名,详该条。

  • 狼萁

    ①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蕨之别名,详该条。②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为紫萁贯众之别名,详该条。

  • 漏气

    古病名。指饮食入胃,先吐后下的病症。多因风邪内干肠胃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身背皆热,肘臂挛痛,其气不续,膈间厌闷,食入,则先吐而后下,名曰漏气。此因上焦伤风,开其腠理,上焦之气,慓悍

  • 痘科类编释意

    书名。3卷。明·翟良撰。约刊于十七世纪。本书专论小儿痘疹的发病、证候及治疗。书中将痘科各症分类辨析,并参照古说,予以阐述。现存多种近代刊本,其中或改为4卷本,或改为《保赤全书》、《痘科汇编》等名称,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