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噎隔

内伤噎隔

病证名。多因忧愁郁结,五志之火皆动,日夜煎熬,津液干涸,或膏粱厚味,辛辣炙煿,恣意不谨,积热消阴等所致。《症因脉治》卷二:“饮食之间,渐觉难下,或下咽稍急,即噎胸前,如此旬月,日甚一日,渐至每食必噎,只食稀粥,不食干粮,此内伤噎隔之症也。”治宜生津养胃为主,可用二母二冬汤。虚者,生脉散养血之药,若凝窒已久,痰涎聚结于胃脘,不可用凝滞之药,先用清痰清火,开豁化痰,宜《金匮》麦门冬汤竹沥、姜汁、芦根汁,以开通中脘结痰,随以养阴生津治本。若膏粱积热,本元旺者,可酌用承气汤。参见噎膈条。

猜你喜欢

  • 天行痘

    即痘疮。详该条。

  • 颇(kǎn 砍)

    同腮。《灵枢·杂病》:“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 唐芹洲

    【介绍】:见唐黉条。

  • 温灸器

    灸具名。又称灸疗器。是一特制的金属圆筒,外形分筒体和持柄两部分。筒体上下各有多数小孔,上孔可以通风出烟,下孔用以传导温热。内另有小筒一个,可置艾或药物燃烧。使用时,先将艾或药物点燃,置灸器于应灸之处,

  • 四叶胆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龙胆之别名,详该条。

  • 运气

    ①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项目之一。其内容系指检查医者对一年四时气候因素之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和发病关系的一门学问。②指五运六气。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气;六气指风、热、湿、火、燥、寒六

  • 五脏之俞

    指五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五个(背)俞穴。《灵枢·背腧》:“愿闻五脏之腧。”所指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和肾俞五穴。因这些穴位与五脏之气相通,故名。临床上具有诊察和治疗本脏病证的作用。

  • 水瓮菜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过塘蛇之别名,详该条。

  • 上关

    ①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见《奇效良方》。即风关。详该条。②经穴名。代号GB3出《灵枢·本输》。别名客主人、客主、容主。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位于面部,颧弓上缘,距耳廓前缘约1寸处。与下关相

  • 胎膊

    同胞膊。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