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乌珠上有星,独自生也。若连萃而相生相聚者,不是星。盖星不能大,大而变者亦不是。”即银星独见。详该条。
【介绍】:唐代口齿科医家。撰有《口齿论》1卷、《排玉集》2卷等口齿科专著,是我国较早的口齿专书,均佚。
因邪气盛而正气尚未虚衰而致的证候。热性病的实证,表现高热,面赤,口渴,烦躁,谵语,或腹满痛而拒按,便秘,尿短赤,舌质苍老,苔黄干糙,脉实有力等。实证所结聚的邪气以气血郁结、热邪、水饮、停痰、食积、虫积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漏。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针灸大成》:“睛中二穴,在黑眼珠正中,……治一切内障,年久不能视物。”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金针拨白内障术。
指下腹的中部。《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
出《吴普本草》。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古人对胎前发生神志方面急症的称呼。郑玉峰《郑氏女科真传》:“妊娠怔忡惊悸多睡,腹满连脐急疼,坐卧不安,胎气既成,安养五脏则可。或为喧呼心惊悸乱,皆因气厥,致令胎惊而有此症,兼筋骨伤痛,四肢不安,
眼科病证。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指黑睛生白色翳膜甚至遮障视力的证候。参见翳条。
黑瓣苔,瓣底红。为脏腑热甚,消灼津血。症见口开目闭、烦躁沾语、狂妄便闭等,急用大承气汤下之,并用清热凉血之法治之(见《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