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经说约

诗经说约

① 二十八卷。明顾梦麟(1585-1653)撰。顾梦麟,字麟士,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明崇祯副贡,曾集三吴名士为应社,诗文雅驯,为时所宗,人称织帘先生。清人入关后,绝迹城市,潜心著述。除是书外,有《四书说约》、《四书十一经通考》、《织帘居诗文集》等行世。是书大旨取诸家诗说之善者予以解说。每篇首列经文,次摘采诸家之诗说融会训释,然后附以已见,或训诂文字,或订正音读,或诠释诗义。梦麟论诗,多以朱熹《诗集传》为宗,折衷于毛、郑诸家之说,苦心别择,持论平和。然于经义又时时自出新论。如《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朱熹《诗集传》云:“殳,长丈二而无刃。”梦麟则释之曰:“《礼》书云,‘细而能击,则非竹不可。’许慎谓积竹为之,是也。”足为说诗者参考。是书清朱彝尊《经义考》已著录。有崇祯刊本存世。② 不分卷。清李源撰。李源字巨涛,山东利津人。生卒年均不详。李源弱冠为文有奇气,五试礼闱,皆不获售。乾隆三十四年(1769),始以第四人魁其经,乾嘉间历官闽中,居恒潜心著述,所撰有《五经说约》行于世。是编编首但题《诗经》,不著书名,亦不著撰人姓氏。卷首有乾隆壬子(1792)窦光鼐覆札。及嘉庆元年(1796)李氏自序,知其书实出源手。窦氏覆札云:客冬奉寄《五书说约》来杭,展阅之下,恍遇旧知。是其书实成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之前,即源游宦闽中时所撰《五经说约》之一种也。全书凡四册,不分卷次。是编盖以汉兴《诗》有四家,齐、鲁、韩三家,其亡已久。《毛传》悉本小序,说多可据。郑笺孔疏,训诂尤详。朱子《集传》,于序说虽多诋斥,然其合者,亦十之六七。自明季科场专用朱子《集传》,而序传笺疏皆废。帖括家拘守一编,往往昧于经义,因荟萃诸家之说,而约取其精义,考疑征信,以归画一。大旨以紫阳《集传》为宗,有未惬者,则掇拾毛、郑诸家之说,以考其异同,辨其讹误。今考其书,虽尚知推本注疏,熔铸群言,以自为解说,然未能深研古义,故其所训释,类皆陈因之论,顸模棱,纷纭杂糅,于诗义每多未畅,盖犹不脱科举制艺之习。是有嘉庆元年(1796)刊本。

猜你喜欢

  • 朴学斋诗集

    十卷。清林佶(1660-?)撰。林佶,字吉人,号鹿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佶工于楷法,文师于汪琬,诗师于陈廷敬、王士祯。汪琬的《尧峰文抄》、陈廷敬的《午亭文编》,王士祯的《精华录》,均由其手书后雕

  • 毛诗奇句韵考

    一卷。清牟应震撰。此书成于《毛诗古韵》之后。《古韵》之作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本书始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成于同年七月,历时一个半月。书前有序,以为《诗经》

  • 巢经巢经说

    一卷。清郑珍(1806-1864)撰。珍字子尹,晚年号柴翁,贵州遵义人。清学者、诗人,精经学、小学家。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荔波县训导。同治二年(1863)被举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

  • 春秋考异邮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考异邮》、《春秋考异》。大体上说灾异及人事相通之道,而以《春秋》之事为依据。说风雨气候及物象胜变化与人事政教相应,天垂现象,以

  • 山西志辑要

    十卷。附清凉山志二卷。清雅德修,汪本直纂。雅德,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山西巡抚。汪本直,江苏人,进士,知介休县,后迁忻州知州、绛州州判。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廷计划再修《一统志》

  • 回教杂记一册

    不分卷。英国人梅益盛(1870-1939)编译。梅益盛为英国公谊会教士。1894年来华,在重庆、遂宁、潼川等地回民中传教。著有《中国的穆斯林》等书。此书是从广学会编辑的《伦理宗教百科全书》中摘录出论回

  • 唐诗类苑

    二百卷。明张之象(1507-1587)编(详见《唐雅》)。宋代赵孟坚有《分类唐诗》,佚阙不全,世无刊本。张之象因复有此作。书中分为三十六部,以类汇诗。意在博收,极为琐细,未为简择,故失于冗滥。是书未刊

  • 诸病源候论

    见《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 俗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杂录古今谚语及方言,标其原始。凡经史、小学诸书,均有采据。其采自说部者,并各注书名于其下,虽是解释常言,但考证颇近于古。然如释大夫称主,引《左传》及《国语》为证,而《周礼》以主

  • 蟫精隽

    十六卷。明徐伯龄(生卒年不详)撰。徐伯龄,字延之,自署曰古剡。嵊县(今属浙江省)人。徐伯龄博学能文,工琴善书,性格开放粗旷,尝集箨为冠,啸歌自得。著有《蟫精隽》等。此书十二卷之末有张锡为徐伯龄作《箨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