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

二十四卷。宋陈自明(1190-1270)撰。陈自明,字良甫(或作良父),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曾为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陈氏三代业医,陈自明尤胜于其父祖辈,擅长妇产科与外科。陈自明虽出身世医之家,却并不自囿于家学,而是勤恳治学,遍索方书,精研古籍,广收奇方,博采众长,在结合自己实践,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撰写出《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等书。陈氏之前,妇产科著作不少,但纲领散漫,系统性差,《妇人大全良方》是第一部完备系统的此类著作。此书又名《妇人良方》、《妇人良方集要》。全书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八门,每门下分诸证,有论有方,内容翔实,论理精详。此书既注重对妇产科作理论上的系统阐述,又注重对这一学科各重点组成部分分别剖析。作者在理论上以《内经》为基础,并深受《诸病源候论》影响,但不拘泥于前说,从先天后天两方面来认识妇女经血来源,并把妇女的生理、病理分成三类,即室女、已婚与七七天癸数尽之后。这种认识比较正确,突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的思想,但又注意情况不同,证治有别。对于具体证治,作者强调要调理脾胃,因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不能饮食,荣卫不足,月经不行,肌肤黄燥,面无光泽,寒热腹痛,难以子息;或带下崩漏,血不流行,则成瘕症。所以荣血亏损,羸瘦燥热者,但助胃以壮气,使荣血生,则经自行;损伤肝脾而致月经不通者,但资其生化之源,则经自通;脾气衰弱,不能制水而变为肿满者,当益其津液,大补脾胃,方可保生;若暴崩下血不止,当以调补脾胃为大法。对阴挺下脱,则以益气举陷为原则。对经期、妊娠期卫生及不孕症原因的分析均有独到见解。对临产诸证处理及预后判断,也对后世大有启发。总之,此书在我国妇产科医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尤其对明、清两代医家影响至深。明薛已校注重订,增入候胎、疮疡两门并附自己有关见解及方药,名为《校注妇人良方》,流行更广。有宋建阳余氏勤有书堂刻本,明仿宋刊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8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

猜你喜欢

  • 会语支言

    四卷。清代陆鸣鳌撰。陆鸣鳌字石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官居河南知县。罢官后入书院讲学。此书是作者辑录平时的议论、问答之类札记撰成此编。全书主要内容为以“习静、养生、阑入”等观点来阐述“心性”,内容观

  • 震川文集

    三十卷。《别集》十卷。明归有光(1506-1571)撰。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乡试,上春官不第。徙居

  • 算法全能集

    二卷。元贾亨(生卒年不详)撰。贾亨,字季通,湖南长沙人,《永乐大典》记为贾通。《算法全能集》共二卷二十子目一百二十六问,是元明之际口诀化数学的代表作,著作和刊刻年月不详。其总目有总说五项:钱、粮、端匹

  • 圣门诸贤辑传

    一卷。清查光泰辑。光泰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收孔子弟子及孔鲤、子思、孟子等共八十人,有独传,有数人或数十人合传,共18篇,各以类相从,记其言行事迹。无事实者则仅传其名。此书有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

  • 群书考索

    见《山堂考索》。

  • 治斋集

    十七卷。明万镗(1485-1565)撰。万镗,字仕鸣,号治斋,进贤(今江西进贤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中官南右都御史,受严嵩抬举官至吏部尚书,后黜为平民。著有《治斋集》。

  • 古庵文集

    十卷。明毛宪(约1524前后在世)撰。毛宪,字式之,号古庵,江苏武进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迁给事中,时内侍擅权,国事日作,毛宪疏劾之,内外肃然,武宗储嗣未定,举朝讳不敢言,毛宪疏请不报,谢病归

  • 吴都法乘

    十二卷。明朝周永年(生卒年不详)撰。周永年除撰有《吴都法乘》十二卷外,还撰有《邓尉圣恩寺志》一书。《吴都法乘》一书,辑吴中释氏典故,内分十二篇而成。书中收载了佛祖释迦牟尼出家、求法、创教、弘法及其生平

  • 砚史

    一卷。宋米芾(详见《画史》)撰。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当以发墨为上。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备列晋砚、唐砚、宋砚形制之不同。中记诸砚,从玉砚至蔡州白砚共二十六种,特别对端砚、歙砚,辨之

  •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二十四卷。清瞿镛撰。瞿镛(约1800-1864),字子雍,江苏常熟人。其父绍基为藏书大家,镛承父志,将绍基藏室“恬裕斋”更名为“铁琴铜剑楼”,广泛搜罗访求,与山东聊城海源阁南北相峙,得“南瞿北杨”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