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十二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作于武德九年(626),贞观四年(630)重修。古本作三卷,共三十篇。卷首有自序及十门括例,初卷有十二篇,中卷有四篇,下卷有十四篇。所述内容以方轨行事为核心。四分以明戒义,遵成实论而论戒体,依大乘教而立终极。于诸部律外,广引大小乘经论,判示违戒处理之轻重。所谓删繁,是指一事之下,诸师说法不一,纷纭复呈,则一律删略,只存文证。所谓补阙,是指旧说旧义不合时宜,纠偏补缺。如行事钞中收入的梁武帝出要津仪,灵谷寺诰,均为佚典,由此收载才得以保存下来。对愚师妄引伪经,行事违反律文,则给予明辩严斥。中卷释戒相篇中,盗戒的解释最为详细。此行事钞是南山派律宗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故有人赞扬它是“肥终南扬律藏,删繁补阙异群宗”(《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直到现在仍为《四分律》宗人所宗奉。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后人为本书作注释的极多。见于《行事钞诸家记标目》的有六十二家,现存的有以下几种:一,《四分律钞批》十四卷,唐大觉撰。二,《四分律行事钞搜玄录》二十卷,唐志鸿撰。三,《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二十卷,后唐景霄撰。四,《四分律行事钞科》三卷,宋元照撰。五,《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十二卷,宋元照撰。六,《四分律行事钞评集记》十四卷,澄渊撰。以上所注,以元照《资持记》最为精到,受到学界公认。1686年日本僧人慈光、瑞芳二人将《资持记》编于《行事钞》文下,将元照《科》文系于其上,题名《三籍合观》。分为四十二卷。现有天津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圣祖仁皇帝圣训

    六十卷。雍正九年(1731)世宗宪皇帝(即雍正皇帝)(1723-1735)编,乾隆六年(1741),乾隆皇帝亲自为此书写了序文刊布。此书分为三十二类,共有一千九百条则。从篇帙上看,为清朝各皇帝圣训之首

  • 顾氏音学五书

    三十八卷。清顾炎武(1613-1682)撰。顾炎武字宁人,初名绛,明亡改名炎武,居亭林镇,因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末诸生。康熙年间,诏举博学宏词,修明史,力辞不就。炎武学识渊博,精于考证,

  • 朱秉器集

    八卷。明朱孟震(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朱孟震,字秉器。新淦(江西新干)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二年(1568)进士,除南刑部主事,出知重庆府,累官陕西、山西副使,四川按察使,贵州布政使、顺天府尹。著有

  • 圣门乐志

    一卷。清孔传铎撰。传铎字振路,一字霁窗,系孔子六十四代孙,顺治、康熙年间袭封衍圣公。此书系作者为汇集圣庙祀典乐事而作。书中分目为:音器谱法、歌章四曲、迎凤辇曲、朝元歌、引导乐图、就位转位式、舞谱、乐器

  • 五经析疑

    ① 一卷。题宋邯郸绰(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清王谟(见《圣证论》)辑。此书陶宗仪《说郛》辑本题魏邯郸绰撰,而王谟辑本则题宋邯郸绰撰,均无根据。王谟避开《说郛》辑本,从《初学记》辑出四条,从《北堂书钞》

  • 读律佩觿

    八卷。清王明德(生卒年不详)撰。王明德,字金樵,高邮人。官至刑部陕西司郎中。《读律佩觿》成书于康熙甲寅年(1674年)。书中记载当时实行的清代律例,分类编辑,并分别进行阐释。附有《洗冤录》及《洗冤录补

  • 南宫县志

    ①五卷。明叶恒嵩修,刘濂纂。叶恒嵩,字乾中,别号中岳,浙江太平人,曾任南宫知县。刘濂,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人,正德进士,官云南监察御使。南宫县旧无志。嘉靖三十五年(1556)叶恒嵩任南宫知县后,聘

  • 柴墟斋集

    十五卷。明储巏(1457-1513)撰。储巏字,静夫,号柴墟,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明成化十九年(1483)进士第一,授南京吏部主事,历户部左侍郎,改吏部。著有《柴墟斋集》是集为储巏曾孙储耀所刻,凡

  • 黑鞑事略札记

    一卷。清李文田撰。李文田字仲约,号芍农,广东顺德人。咸丰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李文田学出于郑夹漈、王深宁。金元故事、西北水地,旁及医方及遁形家言,无不精综,词章书翰,特其余事,有《宗伯诗文集》、《

  • 永嘉先生集

    十二卷。明张著(约1370年前后在世)撰。张著字则明。浙江平阳人,后徙居常熟。生卒年不详。洪武三年(1370)举人。官至临江同知,卒于官。此集共十二卷。卷中诗文按体编次。卷一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