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古今考

仪礼古今考

二卷。清李调元(1734-1802)撰。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又号赞庵。绵州(今四川省北部)人。乾隆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后被任命为吏部主事。乾降三十九年(1774)充任广东乡试副考官,不久又督学广东。官至直隶永道。调元幼承家学,博通今古,精晓经史小学和金石杂家,并且皆有撰述,被世人称为“通儒”。他辑有《函海丛书》,收入的书达数百种,此书也被刻入。此书的前面有自序。自古以来,儒者在今古文之争上聚讼不已,朱子撰成《古礼经通解》,虽然已成为定论,然而,对古文、今文的不同之处仍然没有详加笺校。此编博采群书,摘取古今文之参互相交之处,悉心加以考订,折衷于古,以补充注疏的漏阙,并且证明从今之非,在这一方面,读礼经者可以一目了然。全书共分上下两卷。其编排次序仍依照原本,首篇为《士冠礼》,其次,其顺序依次是《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仪》;下卷为《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士丧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等。著者以小学古文及校勘学来校正原文的错误,补充注疏的遗漏,文中有许多精义卓识,此足以表明著者对于经文小学的研讨之深,故能阐幽探赜,发前人所未发。按照《仪礼》周公所手著来教导天下士,在这一点上,与皆讲天子之事的《周官·六典》不同。自秦以来,典籍漫灭,汉兴以后,开始求录天下遗文,于是有了今文、古文的划分。此书的旨意以为礼经当从古文,理由是今文出于传而古文出于篆,传者的口授或许有讹误之处,但篆者的古本犹存。此说颇有道理。是书博引群书,以证明作者的观点,又根据金石小学来校正其字,这的确补正了朱子的遗阙。《仪礼》一书,汉代以前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唐代韩昌黎已认为此为难读之书,而是书对每篇都有若干条的考证,学者执有此书或许可以避免难读之叹。此书有函海本。

猜你喜欢

  • 伊洛渊源续录

    ①二十卷。清张伯行(详见《道统录、附录》)撰。明代谢铎撰写《伊洛渊源续录》,薛应旂撰写《考亭渊源录》,均为续朱熹《伊洛渊源录》之作,记载朱熹以后闽学派人物事迹。张伯行认为二书或采辑未备,或去取未严,因

  • 天学初函

    五十二卷。明李之藻(详见《宫礼乐疏》条)编。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初来中国之时,士大夫对他们的博辨之才甚为钦佩,纷纷趋附。李之藻、徐光启等更为甚者,他们一方面向利玛窦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另一方面及时将西方

  • 香闻遗集

    四卷。清薛起凤(约1777前后在世)撰。薛起凤字家三,号香闻居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未详。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居常好为诗,吴德旋《初月楼闻录》,述其与彭绍升论诗之言曰:“诗,志之所之也,未有

  • 三家宫词

    三卷。明毛晋编。毛晋生平详见《二家宫词》辞目。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已著录。是书收入唐代王建、二蜀花蕊夫人,宋代王圭宫词各一百首。以人分卷。“宫词”格为王建所创,即描写宫闱题材的七言绝句。其旧刻

  • 二妙集

    八卷。本书为金段克己(1196-1254)、段成己(1199-1279)兄弟诗集。段克己字复之,号遁庵。稷山(今山西)人。生卒年不详。金末曾举进士,入元不仕。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

  • 旧五代史

    一百五十卷,目录 二卷。宋薛居正等奉敕撰。《旧五代史》原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四月至七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等同修。后欧阳修《五代史记》

  • 谐声指南

    一卷。明吴元满撰。参见《六书正义》。此书专论谐声字的读音之别。吴氏认为有谐本声、谐叶声、谐本音、谐叶音、谐转声、谐转叶声、谐转音、谐转叶音八种之别,因而古有数字同从一字谐声而数字之读迥异。其实这种情况

  • 古今识鉴

    四卷。明袁忠彻编。袁忠彻字静思,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其父袁珙精于相术,尝断朱棣当有天下,及朱棣及位为明成祖,袁珙被任官太常寺丞。袁忠彻承其父传,也精相术,曾任官尚宝司少卿。著作有《人相大成》、《凤池

  • 黄介庵集

    十一卷。明黄淮(1367-1449)撰。黄淮,字宗豫,永嘉(属浙江)人,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除中书舍人,累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谥文简。著有《省愆集》、《退直集》、《归田集》等。据黄虞

  • 大般涅槃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涅槃经游意》约成书于隋开皇仁寿年间(581-604)多取天台圆顿义释经。全篇共分六段,即:一大意,二宗旨,三释名,四辨体,五明用,六料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