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晋问

晋问

柳宗元作。此篇托吴子与柳先生对答,吴子,指吴武陵。吴武陵于元和二年(807)中进士,三年(808)谪永州。可知此赋必作于元和三年到四年之间,且为陶冶勖励吴武陵之作。文用七体。韩醇说:“(柳)公晋人,实以尧之故都为重,故设武陵之问,而悉以晋之名物对。一曰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二曰晋之金铁,甲坚而刃利;三曰晋之名马,其强可恃;四曰晋之北山,其材可取;五曰晋之河鱼,可为伟观;六曰晋之盐宝,可以利民;七又先言文公霸业之盛,而后以尧之遗风终焉,其为文可谓工矣。”(引自《柳宗元集·晋问》注)用七体以铺述名物,自枚乘《七发》后作者甚夥,柳宗元此文从构体来说并无超越前人处。然用七体来铺陈一地的风物,实为此文首创,且作者的用意是用来启发吴武陵,故重在于铺陈之外表现思想,因而每陈一事则间以议论,发挥为政之要。陈山河之险固则云“在德不在险”;述金甲之利则云吉凶由德;言名马则云马不可恃;说美材则云患无德无人不患宫室不美;夸河鱼盐宝则云当以利民为上,赞霸业则以无为而治为高。此种夹叙夹议之法,又与前代诸七体之作不同。故宋洪迈云:“枚乘作《七发》,……柳子厚《晋问》乃用其体,而超然别立新机杼,激越清壮,汉、晋之间诸文士之弊,于是一洗矣。”(《容斋随笔》卷七)

猜你喜欢

  • 杨弇

    【介绍】:唐末五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昭宗至后梁太祖时人。曾为乡贡进士。与四明山高僧无作为林下之游。《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杨弇诗》一卷。作品已佚。事迹见《宋高僧传·无作传》。

  • 韦绚

    【生卒】:803—866后【介绍】:唐代小说家。一名昶。字文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执谊子、元稹婿。长庆二年(822)至夔州从刘禹锡学。初为校书郎。大和四年(830)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辟

  • 音注韩文公文集

    宋祝充注。祝充字廷实,明州文溪人。全书计正集四十卷,其编排次第与他本略同,外集十二卷,其末二卷为遗文、传赞、后序。此本正文略同宋代监本,注文则除反切难字外,又注其出处。书成于孝宗乾道之前,乾道三年(1

  • 裴交泰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仕历不详。贞元中诗人。所作《长门怨》为时所称。《全唐诗》仅存此诗。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三六。

  •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介绍】: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句。斫却,砍掉。月中桂,传说月中有桂树。《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二句隐喻平定

  • 刘仁轨

    【生卒】:601—685【介绍】:字正则,尉氏(今属河南)人。历仕高祖、太宗、高宗、武后四朝,伐辽、百济、高丽、新罗,南北征战,屡建战功,曾三度拜相,封乐城郡公。玄宗时谥为文献。著有《河洛行年记》20

  • 天井关

    关名。又名太行关。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太行山顶,因关之南有三处天井泉,故名。为太行南北交通要冲。韦庄《天井关》诗即咏此关。

  • 暮秋独游曲江

    【介绍】:李商隐作。曲江是唐长安东南的游览胜地。作者在“荷叶生时”春游曲江,遇意中人而生相思之恨;待“荷叶枯时”而其亡故,暮秋独游,伤逝之恨永无绝期。第三句沉挚凄惋,末句以不尽语作收,余蕴无穷。全诗语

  • 覆篑成山

    倾倒一筐一筐的土累积成山。比喻持之以恒终能成功。语本《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李颀《别梁锽》:“莫言贫贱长可欺,覆篑成山当有时。”

  • 丁鹤

    见“丁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