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美人

阿美人

台湾高山族一支。人口十二万(1975年)。其祖先原散布于台湾东部峡谷、平原的南北两端,即秀姑峦溪口与恒春地域,后逐步向台东海岸区迁移,形成北、中、南三个聚居群,现分属花莲县的丰滨、玉里、富里、寿丰、光复、万荣、卓溪,台东县的台东、鹿野、池上、东河、长滨,屏东县的牡丹等乡镇。以社为聚落单位,有正、副首领和若干长老,负责管理村社公共事务。村社男性按年龄不同分为若干级别,通常有青年级、成年级和老年级,并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如青年级成员必须接受各种有关教育和锻炼,社内重大事情,由成年级以上男性参加的社民大会讨论决定。因受汉族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便逐步推行犁耕和种植水稻,农耕主要由妇女承担,男子负责狩猎、捕鱼、建造房屋、制作家具、武器及参加战争。因妇女在家庭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一直实行母系制家庭,到20世纪初仍保留许多母系多世代大家庭,人口多者可达数十人,家长由女性尊者担任,入赘男子加入妻方社团。在北部的阿美人则已流行分财异居,女方一结婚即分家,故家庭人口较少,分家的家长一般由男子担任。过去男子喜用铅盘、贝壳和竹管作耳饰。

猜你喜欢

  • 西盟勐梭人民抗英斗争

    清光绪十六年(1890),英国军官斯格德率武装进入西盟阿佤山,要求拉祜族头人李通明承认为英属缅甸国民,服从英国统治,遭李严正拒绝,未得逞。时经半个世纪,民国二十五年(1936)春,中英双方在勐梭举行滇

  • 渐尚王

    匈奴官名。见“渐将王”(2118页)。

  • 侍卫

    官名。①宋代禁廷置侍卫司。 ②清代宫廷置侍卫处。其制:于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内,选材武出众者授之,以备随侍、宿卫。顺治(1644—1661)间,设一等侍卫60人(武职三品)、二等150人(四品)

  • 一犁挤

    达斡尔族古老的播种方法。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境内达斡尔族居住区。其法,不论什么农作物播种,皆漫撒子,即把种子扬在地里,然后用犁翻一遍即成,故名。民国年间为*两犁扣代替。

  • 梯角

    怒语音译,意为“盛漆之碗”。解放前云南省怒江地区的怒、傈僳等少数民族对生漆的计量单位。分大、中、小、次4种。当地少数民族很早便栽培漆树,刈下的生漆除一小部分留作自用外,大多拿到集市上与外族换取生产和生

  • 天和

    北周高祖武帝宇文邕年号。566—572年,凡7年。

  • 罗卜藏硕诺

    见“罗卜藏舒努”(1421页)。

  • 油茶

    侗族、土家族传统食品。又称油茶汤。流行于广大侗族、土家族地区,亦为与侗族杂居的苗、瑶、壮、汉各族所共同喜爱。主要有两种:用猪油(或茶油)、糯米、茶叶同炒焦后,加清水煮熟,吃时放入米花、饭豆、黄豆、花生

  • 悦稽蒙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 特里特勉部

    契丹部族名。原于8部中各析出20户以戍※奚族民,侦候落马河(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西路嘎河)及速鲁河侧,置20详稳(将军),后户口蕃息,辽圣宗时(982—1031)置部,为圣宗34部之一,设节度使统领。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