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觱篥

觱篥

蒙古、纳西、彝、白、朝鲜、达斡尔、汉等族历史上的簧管乐器。纳西语称“波伯”。达斡尔族称“匹昌库”。朝鲜族称“草匹力”。汉语称管、小管子、芦笛、芦管、筚篥、悲篥、笳管、头管等。起源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汉代传入内地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中。开凿于北魏时期的云岗石窟第二期雕塑中,有大量吹觱篥的形象。后为隋唐燕乐及唐宋教坊音乐的重要乐器。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觱篥者,本龟兹国乐也,亦曰悲篥,有类于笳”。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诗云:“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其形制如宋代陈旸《乐书》所载:“筚篥,一名悲篥,一名笳管,羌胡龟兹之乐也。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元代是蒙古宫廷“乐音王队”和“礼乐队”的乐器之一,《元史·礼乐志》载:“头管,制以竹为管,卷芦叶为首,窍七”。明代仍在蒙古各部中流行,并作为助战的乐器,萧大亨《夷俗记·战阵》载,蒙古人攻城时,“觱篥齐鸣,呼声动地,遂蚁附肉薄而登,而城陷矣”。清代仍作为宫廷乐器,亦广泛流行各族民间,如内蒙古,云南大理、丽江、路南,吉林延边,黑龙江以及汉地等。朝鲜族的“草匹力”为竹制,双簧,有高音、低音两种。演奏时、竖吹,两手指分别按孔,音色高亢,用于独奏、合奏。

猜你喜欢

  • 豁儿臣

    见“火儿赤”(392页)。

  • 阿克梅拉

    哈尼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信仰的狗舌头卦。人们认为狗是管全寨吉凶的,常以查看狗舌头上有无缺口、缺口大小,以判断寨中人畜的吉凶。如主凶,便由“最玛”(村寨行政和宗教头人)主持敲狗祭祀。其法是在村

  • 耶律伊都之叛

    见“余覩之叛”(1100页)。

  • 尼玛都伦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轮流赠送”。一作尼玛杜兰。鄂伦春人分配生活用猎品的一种方式。因地区不同,以此方式所分的猎品稍有差异。居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托扎敏努图克和黑龙江省呼玛县境内的,生活用皮张采用此法;

  • 南僚

    唐宋时中国西南僚人的一大支系。参见“僚人”(2454页)。

  • 西匈语支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支之一。这一术语是原苏联学者H·A·巴斯卡科夫1952年在《关于突厥语言的分类问题》(载《苏联科学院通报·文学和语言部分》1952年第11卷)一文中提出来的,1962年在《突厥语言

  • 伊屯河卫

    见“亦东河卫”、“亦屯河卫”(873页)。

  • 萨赖尔

    见“萨喇尔”(2008页)。

  • 西套额鲁特

    见“阿拉善额鲁特”(1243页)。

  • 那没罕

    见“那木罕”(9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