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毕利

毕利

蒙古族吹管乐器。亦称毕利古,蒙古语言译。汉族称之为蒙古角、大号筒、大长角号、小长角号。源于藏族,藏语称为“筒钦”(意为大号),在寺庙中使用。明代西藏画师所作《八思巴唐卡画传》中,有一轴表现元朝帝师※八思巴从内地返回西藏时的画面,其中就有毕利(筒钦),但比现在的毕利小。明朝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等将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引入蒙古,建立寺庙,藏族的筒钦也随之传入蒙古。全身由三节以上铜管构成,内蒙古的大号毕利比西藏的还大,有的长达495厘米,喇叭口直径达30厘米。常在佛教活动或佛教节日吹奏。奏时,喇叭口一端置于地上或木架上,奏者双手执乐器上端吹奏,仅能吹奏出两三个乐音,由受过训练的喇嘛演奏,音色低沉、浑厚,给人以庄重威严之感。多用两把号同时吹奏,也可与其他乐器同时合奏。

猜你喜欢

  • 宣政院

    元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军政的中央机构。世祖至元元年(1264),始置总制院。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今西藏)来朝见于宣政殿,故改名宣政院。以帝师总领其事。下设院使(秩从一品)、同知、副使、佥院、同佥

  • 普尔钱

    准噶尔时期天山南路货币。“普尔”,维吾尔语意为“文”。质以红铜制成。故又称红钱或普尔红钱。制小而厚,式椭圆,首微锐,中无方孔。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正面铸其名,背面附维吾尔文。每当大台吉新立,钱面皆易名

  • 沃衍

    见“耶律资忠”(1319页)。

  • 播州杨氏

    贵州44大土司之一。唐乾符三年(876),南诏陷播州,太原人杨端应募入播,授武略将军,据播州地,世袭其职。5传至扬昭,无子,以族子杨贵迁嗣,官至德州刺史。又7传至杨轼(第十二代),子杨粲袭职。累官沿边

  • 伊实卫

    见“益实卫”(1945页)、“亦实卫”、“你实卫”(1095页)。

  • 北魏炀皇帝

    见“拓跋纥那”(1360页)。

  • 阿辇

    见“耶律和鲁斡”(1326页)。

  • 纳木扎勒车凌

    ?—1770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青海绰罗斯部卓哩克图和硕齐曾孙。乾隆四年(1739),袭父爵为札萨克辅国公。十五年(1750),自青海进藏谒七世达赖喇嘛,至喀喇乌苏(今西藏那曲),闻西藏郡王珠尔默

  • 亦不剌金

    ?—1329元朝将领、兵器制造家。回回人。本西域旭烈(今伊拉克纳杰夫)人。年青时,随父(著名造炮家)亦思马因造炮。至元十一年(1274)父卒,与兄布伯继承父业。十九年(1282),任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

  • 和硕亲王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首位之称。和硕,沿习满语;亲王,沿袭古代皇族封王之名。册封亲王,授金册、宝(印),赐予封号,如睿、豫,表其素行。卒则加字予谥,如和硕睿“忠”亲王,系指多尔衮。崇德元年(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