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于道泉

于道泉

1901—1992

著名藏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字伯源。山东临淄县人。1920年在齐鲁大学攻读,自学世界语并加入环球世界语学会,为落花生(许地山)器重。1924年印度泰戈尔在济南讲学时,任翻译深受赞赏,偕至北京,为俄国钢和泰荐为北京大学课堂翻译,并参加爱国进步组织与活动。1925年住入雍和宫攻读藏语文,兼学蒙古文、满文。1927年受中央研究院之聘任历史语言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藏学研究,兼为京师图书馆馆藏藏、蒙、满文典籍整理编目。1934年被派至法国巴黎大学现代东方语言学院进修土耳其文,经巴考、斯坦因,拉鲁等介绍,先后在中英文化研究所、巴黎图书馆、巴黎大学汉文高级学院任职,并加入法国亚细亚学会,还曾赴德国学习德语。1938年起,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非洲学院高级讲师达11年。1949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教授,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创立,调任该院教授。在济南时曾将落花生的散文等译成世界语发表。到北京后曾译注藏文文学、历史名著发表,并着手编辑藏文辞汇。在国外留学期间曾将赵树理小说译成法文发表。解放后,曾为藏文设计转写记音字母,编制教学方案,并写出有关翻译机械化、藏文数码代字等专文。代表作有《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集》、《藏汉对照拉萨口语词典》等,前者将每首情歌录出藏文,用汉、英文两种文字译出,以及单词直译,并由赵元任用国际音标标出拉萨藏语读音及英文记音,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初发表于1930年,受到国内外藏学界极高评价,为我国藏语文教学和藏学研究开启一代新风,是运用科学方法从事藏学的奠基者,被国内外学者誉为当代藏学宗师。

猜你喜欢

  • 致和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年号。1328年二月至九月,仅8个月。

  • 马尼岗地区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住地。又称庸功地区。长期以来归西藏则拉岗宗管辖。由则拉岗宗本任命的三乃卡直接管理,辖巴布荣、雅陆光东、西木岗、西木荣,马尼岗、嘎勒等20余个村落。1956年为印军占领。参见“博嘎尔”(

  • 尼剌部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十八部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十八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石

  • 朝献

    意同“朝贡”(2173页)。

  • 蒲察郑留

    ?—1216金官员。字文叔。东京路(治今辽宁辽阳市)斡底必剌猛安人。女真族。蒲察氏。大定二十二年(1182)进士,由高苑主簿,补尚书省令史,历监察御史、户部侍郎、顺义军节度使等。以儒家伦理处理兄弟争财

  • 詹事院

    辽、金、元官署名。掌辅佐皇太子之事。秦始置詹事,魏晋以来相沿。辽置太子詹事院,设詹事,少詹事等职,金沿之。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立院,设左、右詹事、副詹事、詹事丞、院判等官。文宗天历元年(132

  • 勐笼土把总

    明清云南车里宣慰使司所辖傣族土职。明宣德间(1426—1435),刀庄霸食邑于勐笼。清雍正七年(1729),叭先随征有功,授土千总职。卒,侄刀阿兴降等袭土把总,传至召叭弄。

  • 四朗坚参

    噶厦驻瞻对地方官员。藏族。清同治七年(1865)任仔仲。光绪三年(1877)补放七品朗茹营官。四年升任六品仑宗营官。五年升补五品商上卓尼尔。十七年(1891),晋升四品小堪布。二十八年(1902),驻

  • 董本优

    瑶语音译。部分瑶族自称。他称“大板瑶”。分布在云南麻栗坡、马关、广南、富宁,广西西林、那坡、防城和湖南新田、宜章等地。操“勉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

  • 奉化县

    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西辽河北岸。元为开元路地。明属福余卫。清为科尔沁左翼中达尔罕王旗地,原名梨树城。道光元年(1821)设昌图厅照磨。光绪三年(1877)改置奉化县,隶昌图府。为清末在内蒙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