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三配
生物术语。见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抄本《鸡谱》。此书强调选种选配对斗鸡良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所谓“三配”,即“头嘴之配、羽毛之配、厚薄之配,方能补其不足,去其有余,得其中和。意即要根据头部、羽毛、骨肌特点,视具体需要,选择相应的母鸡和公鸡进行交配。例如“头嘴之配”:若雌鸡之头,脸宽、头方、皮厚、冠平、嘴相微觉弯者,必宜凹鼻、翘嘴、冠凿之雄鸡配之。”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家鸡的遗传变异和良种培育的研究。
生物术语。见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抄本《鸡谱》。此书强调选种选配对斗鸡良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所谓“三配”,即“头嘴之配、羽毛之配、厚薄之配,方能补其不足,去其有余,得其中和。意即要根据头部、羽毛、骨肌特点,视具体需要,选择相应的母鸡和公鸡进行交配。例如“头嘴之配”:若雌鸡之头,脸宽、头方、皮厚、冠平、嘴相微觉弯者,必宜凹鼻、翘嘴、冠凿之雄鸡配之。”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家鸡的遗传变异和良种培育的研究。
南宋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光宗朝乡贡进士。尝收集北宋建国以来至南宋初年诸文集所载碑铭、行状,与实录、国史所载传记,编为《名臣碑传琬琰集》,使大量原始资料得以保存,可补正史所不及。
元攻打南宋时临时组织的军兵。当时因军额不足,允许部分无军籍的人随军效力,战争中掳掠的人口、牲畜和财物归其所有。此种人被称为乾讨虏人,其军队称为乾讨虏军,或称无籍军。
汉西域屯田官印。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桥纽方形,煤精质,篆书体,通高1.7厘米。现藏新疆博物馆。
999—1078北宋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字明仲。天圣进士,知会稽县。迁知制诰兼史馆修撰,进翰林学士,判三班院。出知郑州,为政有能声。复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嘉祐初,擢参知政事,历枢密使。六年(
官名。南朝齐以将作大匠、太仆、大鸿胪为三卿,故称将作大匠为大匠卿。梁天监七年(508)置十二卿,正式改将作大匠为大匠卿,属秋卿,位十班。掌宫庙土木之工及道旁植树。其官署称匠作寺,所属有左、右校诸署。陈
①星官名。亦称“九江”。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颗,即天蝎座μ1,ε,ζ2,η,θ,ι1,κ,λ,υ九颗,形成苍龙尾部。《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旦尾中。”《左传》:“龙尾伏辰
明初惩治使用空白印信官吏的案件。明制,各布政司及府州县吏每年至户部核对钱粮、军需诸事,数目相等方准了案,否则驳回,重新填造书册。赴京之吏多携带加盖印信的空白文册,遇户部驳回则就地填造,以免往返之劳。洪
官署名。金代置。属宣徽院。掌进御酒。设令、丞、直长等官。秩从六品、从七品、正八品。
?—793唐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窦参族子。累迁至京兆少尹,转给事中。及窦参为相,每除授官职,多与之谋,遂泄密以招权纳贿,所至人视为“喜鹊”。时窦参与陆贽不协,他与翰林吴通微兄弟诬奏贽考贡不实
亦称有对。北宋王安石用语。指对立或矛盾。《洪范传》:“盖五行之为物,其时、其位,其材、其气、其性、其形、其事、其情、其色、其声、其臭、其味,皆各有耦,推而散之,无所不通。……耦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