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领漕务的县令。汉置,《汉书·卜式传》记卜式为成臯令,将漕最。”颜师古注:“为县令而又使(令)领漕,其课最上。”
见“副护军参领”。
官名。金朝设于国子学。掌校勘文字,秩从八品。官名。金置,属国子学,秩从八品,掌校勘文字。
官名。金代设此军官,从三品。原名总领,后改名为都尉。详见“虎威都尉”条。
参见“布政使”。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九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指降低官员的爵位,为官员降罚的方式之一。始行于战国,历代沿用之。
见“十猛将军”。
官名。北魏宣武帝征蜀时置,权任甚重。《魏书·世宗纪》: “诏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步骑十万西伐。”
官名。西汉置,初属少府,后属水衡都尉,为衡官长副贰。东汉省。官名,西汉置,为衡官之副长官,佐衡官长掌度量衡。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参看“衡官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