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特进

特进

初为对大臣的优待名义。西汉末始置,以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东汉因之。加此者朝会时班次可进至三公下 (一说车骑将军下) ,得自辟僚局,车服吏卒等待遇仍从本官。退免大臣加此者仍得参与大政。三国两晋南北朝成为正式加官名号,用以安置闲退大臣。魏、晋、宋二品,梁十五班,陈二品、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二品,北齐二品。隋初为正二品散官,炀帝大业三年 (607) 废。唐朝至北宋前期为正二品文散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为新寄禄官,从一品,取代旧寄禄官尚书左、右仆射。金、元复为文散官,列四十二阶之第三阶,金从一品中次; 元正一品,宣授。明朝正一品文散阶官初授为特进荣禄大夫,升授为特进光禄大夫,列四十二阶之第一、二阶。


官名,西汉置,凡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敬异者赐特进,位在三公下,得自辟僚属。东汉为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唯食其禄赐、列其班位。《后汉书·百官志》:“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车骑将军。”《后汉书·伏湛传》:“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南朝齐、陈特进位从公,北魏北齐皆以旧德就闲者居之。隋文帝以特进为散官,不理事,炀帝即位废之。唐朝为文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特进》。

猜你喜欢

  • 书写待诏

    官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翰林院书艺局置,掌抄写三元八节奏献祖宗神御表词及大礼毕奏谢诸宫观寺院表词、道场醮仪玉简,及抄写国书等事。

  • 出缺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凡内外官因升迁、调转、降革、病故、守制、休致或告假等因而离开原任官缺,以待另选他人充补之称谓。

  • 左清道卫

    官署名。即太子左清道率府,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左虞候率府置,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改左虞候率府,玄宗开元(713—741)初定置为左清道率府。

  • 陕西四川行省

    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 定霸都

    唐末五代时藩镇设置的特种部队。陈傅良《历代兵制》记唐昭宣帝天祐三年(公元906年)朱全忠攻沧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调其境内凡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皆文其面,曰定霸都。”这支军队至后唐庄宗时仍然存在。

  • 尚方令

    官名。秦始置,两汉因之。为尚方署长官,隶少府,秩六百石。有丞。东汉常任宦者。汉末 (一说西汉武帝时) 分置中、左、右三令,各有丞。历代或省或置。魏、晋、南朝宋七品,梁一班,北齐隶太府寺。唐朝去“方”字

  • 广西部

    官署名。① 明朝户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领广西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部下分设四科

  • 寺监

    隋、唐、五代至宋、辽、金时期,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司天监等官署合称。

  • 典卫

    官名。① 三国魏末诸公、侯国所置侍卫官。北周公府亦置。隋朝王国、公侯伯子男诸国俱置,员额自八人至一人,品级自视正七品至视从八品。唐朝王国置八人,掌守卫府第。②泛指“典卫令”、“典卫长”等官。1、官名,

  • 内侍省左班副都知

    官名。宋朝置,为宦官阶官,位在都知下。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定为正六品。哲宗元祐 (1086—1093) 中,改为从六品。南宋复为正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