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攒典

攒典

吏名。金朝始置,掌诸仓、草场之钱粮帐目。岁收一万石以上之仓设二人,草场设二人。元朝沿置,凡与钱粮有关之仓、库、务中均设有,员额不等,任满后可转为司吏或典吏。明朝负责税务之衙署亦设有。清朝为地方吏员之一种。清制,地方之吏员有书吏、承差、典吏、攒典四种,攒典为各首领官、佐贰官、杂职官所属之吏。如县丞、典史之属吏均为是称。


吏员名。金元时置于与钱粮有关的仓、库、务,掌会计钱粮数目。任满后可转为司吏或典吏。清代设于司道及府厅州县衙门,属于书吏人员。《清会典·吏部》载:“外吏之别四:……四曰攒典。”注:“首领官、佐贰官、杂职官之吏,皆曰攒典。”设于布政司者,分属于经历、理问、库大使等,名额一般二至三人,多者四人; 设于按察使司的,一般是经历司、司狱司各一人(个别置二人),有数省照磨所各一人; 道员衙门中的攒典,仅有个别衙门在库大使之下设置一人;此外各府厅州县均设攒典,协助府厅州县的属官办理具体事务。

猜你喜欢

  • 规运提点所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五品。顺帝至元六年(1340),改原属太禧宗禋院之会福、崇祥、隆禧、寿福四总管府及隆祥使司为规运提点所,又增设万宁提点所,均隶宣政院。

  • 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处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内部机构。其职掌为:一、文书的撰拟批判及收发保管;二、编次议事日程及会议录;三、会议记录及整理议案;四、典守印信;五、对外接洽;六、整理簿记编造预算及庶务会计事项;七、协助各

  • 锡命

    同“赐命”。君主对臣下赐予物品、爵位或官职的命令。《谷梁传·庄公元年》: “锡命非正也。”《公羊传·庄公元年》: 王使荣叔来赐桓公命。”

  • 路道录

    僧官名。元代于路设道录司,以道录为主官,掌本路道教事务。其下有道正。

  • 五大臣

    清入关前“理政听讼大臣”之俗称。因以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五人充任,故名。详“理政听讼大臣”。

  • 淮西行省

    见“淮西等路行枢密院”。

  • 队大夫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以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郡,每队郡置大夫一人,职如郡太守,掌其队郡。见《汉书·王莽传》。

  • 右神策军大将军

    官名。唐朝北衙禁军右神策军统兵长官,德宗贞元二年(786)改神策右厢为右神策军而置,二员,正三品,掌卫兵及内外八镇兵,僖宗光启元年(885)以其为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辽朝亦置,为加官。

  • 平南抚军上将军

    将军名。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侵宋时置,为侵略军之统帅,正三品。事毕则免。见《金史·百官一》。

  • 官统

    国家的官吏组织系统。《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夫官统不一,则职业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