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奉天府尹

奉天府尹

官名。清代顺治年间建奉天府,设兼管府事大臣一人;尹,满洲一人;丞,汉一人。其属有:治中、围场通判、库大使、经历、司狱、巡检兼司狱、府学教授各一人。所辖海防同知、军粮同知各一人,承德县知县、典史各一人。府尹掌管留都治化与其禁令,小事自决,大事奏请。见《清史稿·职官三·奉天府》。


官名。为清代陪都盛京的行政长官。清初,盛京地方设辽阳府,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改为奉天府,设府尹一人,掌盛京地方之事。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规定由盛京将军节制。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军政分治,援顺天府之例,由盛京六部侍郎一人兼管。至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改革奉天吏治,又改由盛京将军兼管。府尹则加二品衔右副都御史行巡抚事,规定奉天府仿各省巡抚之制治理地方。据光绪三十年《清缙绅全书》所载,奉天府所属地方有锦州等五府,凤凰直隶厅等四厅,辽阳等六州及承德(治所在奉天府城内)等二十六县。府尹之下有丞、驿巡道、军粮同知各一人(以上均自有其衙署),经历、司狱各一人,书吏十九人。除府尹为满员外,自府丞以下均为汉人。清初又设推官一人,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所属各府、厅、州、县、分别设知府、同知、知县等官。

猜你喜欢

  • 司果执事

    见“果上人”。

  • 判司门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员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无职掌。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司门司复置郎中、员外郎,遂罢。

  • 出职法

    宋代吏人授官的一项规定。即“年劳补官法”,见该条。

  • 尚书右丞

    官名。东汉始置,为尚书台佐贰官,居尚书左丞下,秩四百石。掌授廪假钱谷,假署印绶,管理尚书台专用文具及诸财用库藏,并与左丞通掌台内庶务,保管文书章奏。魏、晋南朝为尚书省佐官,位次尚书,与左丞共掌尚书都省

  • 殄寇中郎将

    将官名。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侵宋时置,位在荡江将军下,掌领兵征战,事毕则免。见《金史·百官一》。武官名。金泰和中伐宋时置,是临时性质的官职。

  • 详议司

    官署名。北宋钦宗靖康元年 (1126) 四月置,隶尚书省,掌讨论朝廷旧法得失。以宰相、执政提举,侍从官为参议,又设检讨官,下分六房分头讨论。五月即罢。官署名。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四月置,掌讨论

  • 封桩上库

    见“封桩库”。

  • 爵部郎中

    官名。渤海国左六司支司爵部属官,位员外上。

  • 右司

    官署名。① 初为尚书都省办事机构。隋、唐、五代皆置,隋朝有郎一员,唐朝有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为尚书右丞副贰,掌监督管理兵部、刑部、工部十二司政务。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监管兵部

  • 驻藏大臣右参赞

    见“驻藏大臣左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