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名,京城雒阳十二城门的门亭长,属城门校尉,掌守卫。《后汉书·百官志》:“(雒阳)凡十二门。”注:“十二城门,门一亭。”2、州郡府门的门亭长,掌通报、纠察等。下属有门吏、门卒。后世州郡多沿置。《后
杂任职名。唐于左春坊内直局置,员额八人,掌东宫几案、翰墨。
官职制度。魏晋南北朝指适于士族高门担任的官职。除尚书、中书等地位显要的官职外,一些品阶较高,政事不繁,不一定有实权的官职,如秘书省属官、东宫官属等,亦为清官。在清官中仍有程度的不同,如“侍中”较“散骑
即“山东统军司”。
官名,俸六百石,掌公主车马。见《汉官》、参看“公主家令”条。
宋朝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省称。
官署名,参看“扶尉”条。
官名。唐朝中书省集贤殿书院置,以宰相一人为学士者充任。
官名。见“弘文馆”。
即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 从李冲之议设立。为地方基层行政官吏,邻长管五户,里长管五邻,党长统五里。负责核实户籍,以便征发赋役。多由当地豪门担任,最初复除征役,后役调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