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农部丞
大司农属官。西汉武帝时置数十员,分部管理郡国均输、盐铁之官。平帝元始元年(后1)置十三员,人部一州,劝课农桑。皆属临时差遣之官。东汉定置一员,管理大司农所掌国库,秩六百石(一说千石)。三国魏亦置,七品。
官名,汉置,为大司农属官,分部掌郡国农桑、均输、盐铁等事,汉平帝置部丞十三人,人主一州,东汉大司农部丞只一人,秩六百石,掌帑藏。《后汉书·百官三·大司农》:“丞二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大司农属官。西汉武帝时置数十员,分部管理郡国均输、盐铁之官。平帝元始元年(后1)置十三员,人部一州,劝课农桑。皆属临时差遣之官。东汉定置一员,管理大司农所掌国库,秩六百石(一说千石)。三国魏亦置,七品。
官名,汉置,为大司农属官,分部掌郡国农桑、均输、盐铁等事,汉平帝置部丞十三人,人主一州,东汉大司农部丞只一人,秩六百石,掌帑藏。《后汉书·百官三·大司农》:“丞二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见“甲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游击率上士属官,正一命。
官署名。清朝吏部文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掌理开写赴任文凭之事。设有经承等吏员办事。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掌理道府以下各官赴任文凭,颁发土司号纸。设经承以办理事务。
官名,郡县水池鱼利多者置此官,掌平水收渔税。见《后汉书·百官志》。
官名。商朝始置,周朝沿置。殷商至西周,为君王近臣,掌王命传达,参与辅政,地位颇尊。春秋时期为侍御阉官。随王征伐,侍待君王,奉命出使,率众劳役; 掌祭祀,宾客飨食之服位。《周礼》夏官有“小臣”,“上士四
官名。东汉末曹操出征时临时置,掌留守事务。《三国志·国渊传》: “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亦称留府长史。官名,也称留府长史,东汉末年曹操置,掌留守事务,为临时性的。《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官署名。朱元璋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攻克南京后置,寻罢。详见“诸翼统军元帅府”。
见“都商税院”。
州分职吏名。晋代凉州已有此职,见《金石录》二○《彭祈碑阴》。南朝宋沿置,《宋书·竟陵王诞传》记其在大明中为南兖州刺史,起兵,“赦作部徒系囚。”作部大概是以在系囚徒为劳力的工场,以作部吏主管之。
官名。元置,秩正三品,员额二人,为太常礼仪院的副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