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别将

别将

官名。秦、汉泛指率领部分兵力与主力分道而进的次要将领。北魏中叶以后,出兵之制,军之统帅为都督,与主力分道而行为之辅翼的将领,初称别道都将,后遂沿用此称,逐渐成为一级统兵武官名称,或冠以拟戍地名,如三关别将。开始权任较重,约相当于刺史,位在统军之上,统率兵力无定数,自二千至万人不等。后期战乱,地位渐低,诏能募三千人者用为别将。北周隶诸州总管,六命。北齐置为禁军诸府及太子左、右卫率属官,皆为近卫武官,与都将、统军、军主、幢主并列五职,如“左右备身五职”、“太子内直备身五职”等。品级自七品至从八品不等。隋初仍置,正八品,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改车骑将军为诸折冲府次官,协领本府府兵,太宗贞观十年(636)改名果毅都尉,武则天圣历三年(700),又于折冲府增置别将,从六品下,居果毅都尉之次,其后分左、右,久之,复置一员,降其品。上府正七品下,中府从七品上,下府从七品下。又,唐初秦王、齐王府曾各置左右六护军府及左右亲事、帐内府,各有别将。其左一、右一护军府,各置十员,左二、右二、左三、右三护军府,各减六员,与长史、录事参军等分领亲勋卫及外军。其左右亲事府,置左、右别将各一员,正五品下,与长史、录事参军等掌率亲事以上侍卫陪从。


1、将名,秦汉皆置,单独领兵于他处与主帅配合作战的将军,称别将。《史记·陈涉世家》:“章邯别将击破之。”《汉书·高帝纪》:“项羽拔襄城,还,项梁尽召别将。”《后汉书·隗嚣传》:“嚣又令别将下陇。”后世也有沿置。

2、官名,唐置,为军府副长官;贞观十年,改别将为果毅都尉,为折冲府的副长官。此后又另置别将,位在校尉之上。见《新唐书·百官四上》。

猜你喜欢

  • 县记室

    县门下吏名。北齐京县主记与记室并置,见《隋书·百官志中》。参见“县主记掾”。

  • 三司赏给案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为度支八案之一。掌各种给赐、赙赠:例物、口食、内外春冬衣、时服,绫、罗、纱、縠、绵、布、鞋、席、纸、染料,市舶、榷货务、三府公吏。

  • 先登校尉

    官名。东汉末孙策置。韩当自别部司马迁此,授兵二千、骑五十匹,随从征伐。官名,东汉末年孙坚置,掌领兵征战。位低于将军高于司马、都尉。《三国志·吴书·韩当传》:“韩当……为别部司马。及孙策东渡,从讨三郡,

  • 州儒学教授

    学官名。宋、金、元置,见“教授”。

  • 掌冰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凌人置,北周沿置。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属官,掌冰的采制、收存,下设掌冰下士以佐之。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都内丞

    官名,属大司农,为令之副,佐令掌京师库藏。参看“都内”条。

  • 资政

    资正殿学士简称。官名。为资政殿大学士的简称,详“资政殿大学士”条。

  • 西藏

    地区名。西藏地区在清代包括康、卫、藏、阿里四部。康指西康,卫指前藏,藏指后藏,阿里在西藏的西部。西康在北洋政府时期为川边特别行政区域,国民党政府时期建为西康省。故西藏的区域包括前藏、后藏、阿里三部分,

  • 粘竿处二等侍卫

    官名。清朝尚虞备用处之职官。额定三人,正四品。掌翊卫扈从事。

  • 权知开封府事

    官名。宋置,见“开封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