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典簿

典簿

官名。①宫廷女官。隋炀帝始置,二十四典之一。员二人,从七品,属尚宫局,为司簿之佐,掌宫人名籍及廪赐之事。唐朝沿置,员二人,正七品。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后,尽归其职于宦官。②元朝为首领官。掌衙门文牍簿书等事。多设于监、司级官署。从七品,唯群玉内司为正七品。明朝于国子监、光禄寺、太常寺所属典簿厅置,正七品至从八品不等,掌章奏文书。又于王府长史司下置,员一人,正九品。清沿明制,诸王府不置,翰林院置,从八品。


官名。唐朝设此官。唐尚宫局有“司簿、典簿、掌簿各二人,掌女史以上名簿”。见《新唐书·百官二·尚宫局》。元朝国子、秘书等监及各司,都设典簿,掌管文书图籍。见《元史·百官三·国子监》。明朝国子监、太常寺和各王府也设典簿,掌管文移金钱出纳支受。见《明史·职官二·国子监、职官三·太常寺》。清朝沿置,但王府不设。见《清史稿·职官二·太常寺、国子监》。

猜你喜欢

  • 检户使

    官名。东魏置,检括隐漏户口。《魏书·高崇传》: “兴和初,(高子儒)除兼殿中侍御史。时四方多有流民,子儒为梁州、北豫、西兖三州检户使,所获甚多。”

  • 录勋司郎中

    官名。即“录勋清吏司郎中”。

  • 荫子侄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历代多有此制,如《明史》卷二一三记张居正。“以九载满,加赐坐蟒衣,进左柱国,荫一子尚宝丞。”清光绪时,宝鋆为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吏部,推恩其子景沣晋秩郎中,侄景星赐举人。

  • 富民侯

    爵名,汉武帝封丞相为富民侯。《汉书·食货志上》:“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 左中允

    官名。明清詹事府所属机构左春坊之职官。与左庶子、左谕德等共掌记注、纂修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置。二十五年,改詹事院为詹事府,始为詹事府左春坊属官。额二人,正六品。虽沿古制为太子东宫官属,实仅

  • 募员虎贲将

    官名。北魏置。统领募员虎贲。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卫士丞

    官名。秦属卫尉。西汉景帝初更属中大夫令,至后元年(前143)复属卫尉。为卫士令副贰,分掌宫门卫屯兵,禁卫皇宫。东汉有南、北宫卫士丞各一人,分掌南、北宫卫士,秩三百石。三国魏亦置,九品,秩二百石。北齐为

  • 主支缘

    县纲纪吏名。秦置,印汉代的县功曹之职。见“县功曹”。

  • 直郎

    官名。北魏置。选用文学之士,多作为起家官。《魏书·崔浩传》:“(浩)弱冠为直郎,天兴(398—404)中,给事秘书,转著作郎。”

  • 梵像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仁宗延祐三年(1316)由梵像局改立,秩从五品,隶工部诸色人匠总管府下,掌绘画佛像及土木刻削工匠。置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