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僧正

僧正

官名。掌管佛教事务之僧官。十六国后秦以道䂮法师为之, 是为僧人立官之始。 南朝宋置。《南齐书·纪僧真传》: “宋世道人杨法持,与太祖有旧,元徽(473—477)末,宣传密谋。升明(477—479)中,以为僧正。”梁亦置,名“大僧正”。金朝设于路,掌一路之僧众,理决僧尼词讼。元朝置于各州,为各州僧正司之长官,掌理僧尼词讼。武宗至大四年(1311)二月,仁宗登极,下令罢各级僧司衙门,废僧官,遂废。明洪武十五年(1382)复置于州,每州一人,为诸州僧正司之主官,颁发度牒。掌钤束一州之僧人。未入流,无俸禄。清沿明制未改,例由礼部拣选通晓经义之僧人充补,移咨吏部注册。


管理众僧的官。东晋列国后秦以道法师为僧正,秩同侍中,为僧人立官之始。南朝梁名大僧正。参看宋赞宁《僧史略中·僧寺纲纠》。明清各州置僧正司僧正一人,掌管本州僧众。见《清史稿·职官三·府僧纲司》。

猜你喜欢

  • 永宁署令

    官名。三国魏置。齐王曹芳时为郭太后宫属官,由宦官充任。见《三国志·夏侯玄传》。官名,三国魏置,掌永宁宫诸事。永宁署,即永宁宫之官署,其长官称令。齐王芳即帝位时,称郭太后为永宁宫。《三国志·魏书·夏侯玄

  • 左户郎中

    官名。北魏、北齐置,亦称左户郎。为尚书省左户曹长官,六品上。隶度支尚书。参见“左户”。

  • 辅政大臣

    官名。清康熙初特设辅佐皇帝之职官。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福临死,子玄烨嗣位,年仅八岁,福临遗诏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后来出现鳌拜专权局面。康熙六年(1667) 七月玄烨亲

  • 明伯克

    官名。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掌理千户征输之事。喀什噶尔及所属伯什克勒木、叶尔羌等地设六品伯克入人,阿斯图阿尔图什、斯塔浑、乌帕尔等地设七品伯克五十七人。官名。清朝在新疆设的地方官员。掌管千户的征输及一

  • 典宝

    宫中女官名。见“司宝”。

  • 武选官

    宋朝武阶官别称。

  • 太医院左院判

    官名。清朝太医院之副长官。详“太医院院判”。

  • 县道会司道会

    道官名。明清设置,秩未入流,其职为管理县内道士、女冠。

  • 奉国中尉

    爵位名。明朝置为最低一级宗室封爵,以封郡王非嫡长之六世孙以下者。故凡极疏远的宗室往往得封。爵名。明宗室封爵中最低一级。即使极疏远的宗室也得此封号。

  • 论莽热

    官名。吐蕃官,即内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