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作坊使

作坊使

官名。五代始置。宋初因之。太祖开宝九年 (976),分置南、北作坊使。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 (998),定为同六品。神宗熙宁三年(1070),改为东、西作坊使。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显大夫。


官名。唐有作坊,五代置作坊使,为作坊的监官。宋沿置,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分为两北两使,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复改称东、西两使,属西班诸司使,通常无职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改称武显大夫。

猜你喜欢

  • 循资

    选举制度,即选人依资序叙迁。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侍中裴光庭以选人猥众,有出身二十余年而不获禄者,乃作循资格,无论贤与不肖,一概据资考配拟。凡官罢,满若干选而后集,各有差等,官卑选多,官高选少,

  • 存记

    选官制度。清朝官员欲得实缺,需经保举,并于吏部登记,称“存记”,以按班选补。

  • 智威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南朝梁置,为五德将军之一。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六班。陈置为五威将军之一,拟四品,比秩中二千石。武官名。南朝梁以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等属于加官、散官性质

  • 寺工

    官名。战国秦置。主造兵械等器物的工官。《三年相邦吕不韦戈铭》: “三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诏,丞义,工写。”

  • 储两

    太子的称谓。《魏书·肃宗纪》“潘充华有孕,椒宫冀诞储两,而熊罴无兆,维虺遂彰。”

  • 乙室大王

    即乙室部大王。即“乙室王”,见此条。

  • 右宫门将

    官名。即太子右监门率,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并降为正五品,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复名右监门率。

  • 扈从军

    元代宿卫军在皇帝出行时扈从,称为扈从军。参见“宿卫军”。

  • 宗亲任官限制

    汉代官员任用限制之一。一、“宗室不宜典三河”,见《汉书·刘歆传》,二、“宗室子弟无得在公位”,见《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 中央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

    考试机关名。即“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