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汤山

汤山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小汤山镇。《元一统志》:“在昌平县东南三十五里,地名汤山,其上有寺。”清康熙中于此建行宫,并于泉泮凿石为池,乾隆初扩建为浴池。所出泉水温度高,又含硫质,故名汤泉。今已辟为小汤山疗养院。

②在今河北沙河市西北。《寰宇记》卷59沙河县:“汤山在县西北七十一里。《山海经》云:汤山,汤水出焉。此汤愈疾为天下最。又按《隋图经》云:汤后侧岩上有石室一户,无尘秽,俗号曰圣人室。”

③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1闻喜县:汤山在“县东南三十里。以上有成汤庙而名。山产铜,唐铸铜冶于此”。

④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北汤山镇。《寰宇记》卷90升州上元县:汤山“在县东北八十里,西接云穴山,不甚高,无大林木,有汤出其下,大小凡六处,汤涧绕其东南”。《金陵胜迹志》卷3:汤山“唐德宗时,韩滉女有恶疾,浴于汤泉,应时而愈。今称南汤山,以别燕京之汤山”。

⑤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六里乍浦镇。《方舆纪要》卷91海盐县:汤山“高七十丈,周五里,上有烽堠,与乍浦所相接”。

⑥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33沂州:汤山“亦曰温泉。山下有汤泉, 流为汤河”。

⑦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51邓州:汤山“山有两峰,东西列峙。东峰上有汤庙”。


(1)古山名。又称龟山。在今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东南。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参将汤克宽率师败倭寇于此。(2)今山名。又称南汤山。在江苏省南京市麒麟门外江宁区。海拔292米。山东南有汤涧,发源于汤泉,故名。汤泉共有六穴,其中二穴在汤山镇内。平均水温 44℃,最高可达 60℃。水中含硫黄、钾、钙等矿物质,可治关节炎、皮肤病等慢性病。建有疗养院和温泉浴室。


猜你喜欢

  • 土尔扈特南后旗

    简称土南后旗。俗称角昂札萨克旗。清雍正三年(1725)设,属土尔扈特部。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北清沟河源一带,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祁连县东南。

  • 长安寺

    ①在北京市西山支脉翠微山西南山脚下。是八大处中第一处。旧称翠微寺。又称善应寺。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清康熙十年(1671)重修。前殿为释迦殿,后殿为娘娘殿。寺后有两棵相传是元代种植的白皮龙爪

  • 六安军

    北宋政和八年(1118)升六安县置,治所在六安县(今安徽六安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霍山等市县地。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废,嘉定五年(1212)复置,端平元年(1234)又废,后复置。元至元二十

  • 大柳树

    即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三十里大柳树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潍县西南有大柳树。

  • 阇鄽驿

    元至元二十三年 (1286) 置,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元史·世祖纪》: “立罗不、怯台、阇鄽、斡端等驿。”

  • 桐源街

    又作同源墟。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四十里桐源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 临川县西有桐源墟。

  • 五岐岭

    在今福建将乐县东。《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将乐县:五岐岭“在县东十五里。峻绝难跻,分为五岐”,故名。

  • 泥阳镇

    北宋置,属栗亭县。即今甘肃徽县西北泥阳镇。在甘肃省徽县西部、徽成盆地中部。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李磨村,人口 1600。 相传古代洪水挟泥沙淤积河谷川坝,造成烂泥殃,据此雅名泥阳

  • 谈家洲

    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中。《方舆纪要》 卷25镇江府丹徒县: 谈家洲在 “府西北六里江中。近时新积沙洲也。横列大江,为京口扼束之地。《江行记》: 大江东下,金山扼其中流,江水两分,自山而东,中流稍缓,

  • 都救县

    唐开元中置,为田州治。治所在今广西田东县西北祥周镇。天宝元年 (748) 为横山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田州治。北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