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旗鼓相当

旗鼓相当

原作鼓旗相当,古代军队用旗鼓发号施令,故称两军对垒时为旗鼓相当。后用以比喻双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建武三年(27年),割据甘肃的隗嚣向光武帝刘秀上书称臣,当时光武帝致力于平定关东各地,尚无余力进攻盘据四川的公孙述势力。因此将扼制公孙述北上的任务交给隗嚣,他在致隗嚣的信中说:“现在关东一带寇贼,到处屯聚,野心很大。我抽不出兵力进兵四川与他们比试高低。如果公孙述出兵汉中、长安一带,希望能借用您的兵力,与他旗鼓相当地打上一仗,如果您肯这样做,这正是论功行赏、独当一面的大好时机啊!”

【出典】:

后汉书》卷13第523页《隗嚣传》:“今关东寇贼,往往屯聚,志务广远,多所不暇,未能观兵成都,与子阳(公孙述字子阳)角力。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倘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例句】: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单子春曰:‘吾欲自与卿旗鼓相当。’”


主谓 旧时指双方军队中旗帜、战鼓的威仪相当。指两军竞争取胜。也喻才力不相上下。语本《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它与红色造反团在军工学院分庭抗礼,~。”△多用于表示双方实力方面。→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势均力敌 ↔众寡悬殊 卵石不敌。也作“鼓旗相当”。


【词语旗鼓相当】  成语:旗鼓相当汉语词典:旗鼓相当

猜你喜欢

  • 长戟

    《晋书.王濬传》:“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濬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晋王濬起宅第时,专意拓宽了门前的大路。有人认为太宽了。王说,我准备将来在这里能容纳长戟旗幡

  • 绿肥黄瘦

    见“绿肥红瘦”。柳建伟《煞庄亡灵》:“清明前后,是涅阳最美的时节。赵河两岸更是秀丽无比。豫西平原辽阔无垠,赵河两边尽是望不到边的碧绿。中间偶有人家留块春地,却用它裸着的褐黄,~,使这混沌一片的绿,显出

  • 囊中诗

    源见“锦囊佳句”。称集存的诗作。清吴伟业《盐官僧香海问诗》诗:“索我囊中诗,搔首不能对。”

  • 绕朝策

    《左传.文公十三年》载:晋士会(亦称随会)在秦,为秦康公所用,“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乃使魏寿馀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计得逞,秦使士会归晋,临行,秦大夫“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

  • 前筹

    同“前箸”。唐杨巨源《酬卢员外》诗:“谢傅旌旗控上游,卢郎樽俎借前筹。”【词语前筹】   汉语大词典:前筹

  • 夷齐采薇

    薇(wēi微):巢菜、野豌豆,泛指野菜。此典指伯夷、叔齐坚持气节,不吃周朝粮食,去采摘野菜吃,最后饿死。后以此典比喻节操高尚的隐士;或指隐士的生活。伯夷、叔齐拦马劝谏周武王不要东征,但周武王坚持发兵,

  • 浣纱神女

    源见“西施”。指西施。唐鱼玄机《浣纱庙》诗:“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

  • 买犊卖刀

    同“买牛卖剑”。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买犊卖刀之化,不足以媲美矣。”见“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

  • 石能言

    《左传.昭公八年》:“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地在今山西省榆次市西北)。晋侯(晋平公)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凭(是说有物的凭证可以这样说)焉。不然,民听滥(失实)也。抑臣又闻之曰

  • 营蝇斐锦

    源见“青蝇营营”。又《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郑玄笺:“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后因以“营蝇斐锦”比喻谗人颠倒黑白,诽谤诬陷,入人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