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弃席

弃席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文公反国(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为避骊姬之乱,在外流浪多年之后将回到晋国作君主)至河(指黄河,这时渡船很少,人相争渡),令笾豆(古代祭器。笾,竹器,盛果脯;豆,木制或铜、陶制器皿,盛齑酱)捐之,席蓐(蓐,草垫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咎犯(即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是帮助重耳得以返国的功臣)闻之而夜哭。公曰:‘寡人出亡二十年,乃(而)今得反国(反同返),咎犯闻之,不喜而哭,意(抑,连词)不欲寡人反国邪?’犯对曰:‘笾豆,所以食也,而君捐之。席蓐,所以卧也,而君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而君后之。今臣有(又)与(参与,此指被排列)在后中,不胜其哀,故哭。且臣为君行诈伪以反国者众(多次)矣,臣尚自恶也,而况於君。’再拜而辞。文公止之,曰:‘谚曰:“筑社(建社神庙)者,㩷撅(字书无㩷字,疑即“骞”;㩷撅是塑神像时按压塌击的动作)而置之(置立社神塑像)。”今子与我取之(之,代国),而不与我治之;与我置之(承接谚曰之意),而不与我祀之,焉可?’解左骖而盟于河(对河神盟誓,表示永不相弃。这是收回了原来成命的表示)。”

晋公子重耳渡河时所要捐弃的,正是他在流亡困苦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咎犯认为这些曾与自己共患难的人与物,是不能丢弃的,否则将使臣下感到寒心。重耳能察纳善言,当即改正了错误。

后诗文词曲中用“弃席”的典故,喻指对下属故旧的闲废弃置。

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呤》诗:“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即用其事。(东武,泰山下小山名。)


【词语弃席】   汉语词典:弃席

猜你喜欢

  • 周菹楚芰

    《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国语.楚语上》:“屈到嗜芰。”韦昭注:“芰,菱也。”周地的腌菜和楚地的菱。后因以“周菹楚芰”指偏嗜之物。明李东阳《赠王提学云凤》诗:“周菹楚芰心自甘,持

  • 自公退食

    公:公门,即所谓衙门。 从公门回家吃饭。 旧指在府衙供职。语出《诗.召南.羔羊》:“羔羊之革,素丝五缄,委蛇委蛇,自公退食。”明.许自昌《水浒记.周急》:“自公退食过新年,笑指生涯树树红。”一作〔

  • 弦声裂石

    源见“射石饮羽”。形容勇猛善射。金元好问《东丹骑射》诗:“血毛不见南山虎,想得弦声裂石时。”

  • 白登计

    《史记.陈丞相世家》:“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音yān zhī,汉时匈奴单于及诸王正妻的称号),围以得开。”平城:汉县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平城有白登山。“白登

  • 抱残守缺

    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指好古的人泥古守旧。抱:本作保。《汉书.刘歆传》:“犹欲保残守缺,族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现多用以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见“保残守缺”。张贤亮《小说

  • 楚冠

    同“獬豸冠”。唐柳宗元《为安南杨侍御祭张都护文》:“既受筐篚,载加命服。赐有楚冠,用惭豸角。”【词语楚冠】   汉语大词典:楚冠

  • 色授魂与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李善注引张揖曰:“彼色来授,我魂往与接也。”色:神色;授、与:给予。意谓彼此眉目脉脉传情,魂合神交,情意相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 槐安

    同“槐安国”或“槐安梦”。宋范成大《次韵宗伟阅香乐》:“尽遣馀钱付桑落,莫随短梦到槐安。”元范康《竹叶舟》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词语槐安】   汉语大词典:槐安

  • 舞鹤长辞

    同“鹤辞吴市”。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家亡淑女,国丧贤姬,香坟永送,舞鹤长辞。”

  • 梦蝴蝶

    源见“庄周梦蝶”。指虚幻的梦境。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