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喜新厌故

喜新厌故

又作“喜新厌旧”。喜:喜欢。新:新的。厌:厌弃。故:旧的。指喜欢新的,厌弃旧的。王茂荫(?-1865年),字椿年,歙(shè射)县(今安徽歙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升户部侍郎。当时,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军在各地进击清军,清政府财政困难。户部奏请铸造价值为“十”、“五十”的铜钱,诸王大臣又奏请增加铸造价值为“一百”、“一千”的铜钱,称这些是四项大铜钱。价值“一千”的铜钱,以铜重二两为准,其余顺次下减。王茂荫上奏条陈说:“大比值铜钱的铸造,本意在于节约减省原材料,从汉朝直到明朝,发行铜钱已经多次了。不久就废弃,没有能够经历长久的。如今发行大比值铜钱,很感方便有利,大概都是喜欢新的、厌弃旧的,人们心情大都如此。但在极短的时间,就会废弃它,如像破旧鞋那样没有价值。考查很多以前的事情,没有不是如此的。铸造加大铜钱比值的办法商业交易必定受到干扰;折算铜钱的价值过大,它的废弃必然迅速,这是物极必反的必然现象。议论的人说:国家铸造铜钱的制度,价值相当“十”就是“十”,价值相当“一千”就是“一千”,谁能敢于有所违反不遵?岂不知当政官员能够规定铜钱价值,而不能够规定物资价值,官府命令铜钱价值相当“一千”,民众不敢以为是“一百”;可是物资价值“一百”,民众不困难抬高物资价格以为是“一千”。自古以来大比值铜钱被废弃,多由于私人铸造钱币繁盛兴起,于是物价飞腾踊涨。”

【出典】:

清史稿》卷422《王茂荫传》12173页:“户部奏铸当‘十’、当‘五十’大钱,王大臣又请增铸当‘百’、当‘千’,谓之四项大钱。当‘千’者,以二两为率,余递减,茂荫上疏争之曰:‘大钱之铸,意在节省,由汉讫明,行之屡矣。不久即废,未能有经久者。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喜新厌故,人情一概。及不旋踵,弃如敝屣。稽诸往事,莫非如是。钱法过繁,市肆必扰;折当过重,废罢必速,此人事物理之自然。论者谓国家此制,当‘十’则‘十’,当‘千’则‘千’,孰敢有违?不知官能定钱直,而不能定物直,钱当‘千’,民不敢以为‘百’;物直‘百’,民不难以为‘千’。自来大钱之废,多由私铸繁兴,物价腾踊。’”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7回:“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80回:“有几个喜新厌故的人物拟加入人权、教育……各问题,已审议了好几次,终因党见不同未曾议决。”


见“喜新厌旧”。《清史稿·王茂荫传》:“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人情一概。”


【词语喜新厌故】  成语:喜新厌故汉语词典:喜新厌故

猜你喜欢

  • 天衣无缝

    《太平御览》卷六九〇引《神异经》:“西荒有一人不读五经而意合,不观天文而心通,不诵礼律而精当,天赐其衣,男朱衣缟带委儿冠,女碧衣戴金胜,皆无缝。”关于“天衣无缝”,前蜀.牛峤《灵怪录》记载为另一故事,

  • 公冶罪

    源见“公冶非罪”。谓无辜而见罪,冤案。宋苏舜钦《寒夜十六韵笑子履见寄》:“念昔罹忧患,唯君共苦辛。漂流数千里,会合十余旬。各闵伤弓翼,卿同煦沫鳞。谁知公冶罪,众笑伯龙贫。”【词语公冶罪】   汉语大词

  • 提剑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汉高祖刘邦自称“以布衣提三

  • 露草沾衣

    源见“鹿走姑苏台”。表示国家败亡,宫殿荒废。唐朱敬则《陈后主论》:“嗟乎!龙盘虎踞之地,露草沾衣。”

  • 唱乌乌

    源见“击缶歌乌乌”。指借歌解愁。清 丘逢甲《岁暮杂感》诗之八:“牢落高阳旧酒徒,缶声凄绝唱乌乌。”

  • 龙马

    《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后因以“龙马”指骏马。南朝 齐谢朓《送远曲》:“方衢控龙马,平路骋朱轮。”【词语龙马】   汉语大词典:龙马

  • 莲步

    同“金莲步”。宋孔平仲《观舞》诗:“云鬟应节低,莲步随歌舞。”【词语莲步】   汉语大词典:莲步

  • 中散七

    源见“嵇康七不堪”。称人疏懒和才能不称,不愿为官。明袁宏道《题赠太史退如憨斋》诗:“已甘中散七,未害虎头三。”

  • 韦贤相汉

    韦贤(前142-前61年)字长孺,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西汉大臣。韦贤为人朴实,没有什么贪欲。他专心治学,精通《周礼》、《尚书》,以教授《诗经》而闻名,被人称为“邹鲁大儒”。汉昭帝时,被征聘到

  • 玩愒

    《左传.昭公元年》:“赵孟将死矣。主民,玩岁而愒日,其与几何?”后因以“玩愒”为形容苟安岁月、旷废时日之典。宋叶適《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凡八年,徙屋苕 霅,玩愒水石,诵读悠然。”清冯桂芬《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