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亡国之声

亡国之声

同“亡国之音”。《孔子家语.辨乐解》:“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


偏正 淫靡的音乐。《韩非子·十过》:“此~不可遂也……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贬义。多用于描写淫靡之音。→靡靡之音 ↔钧天广乐


【词语亡国之声】  成语:亡国之声汉语词典:亡国之声

猜你喜欢

  • 胯下走

    同“胯下行”。清吴嘉纪《送友》诗:“分明胯下走,相视惟踟蹰。”

  • 筌相

    筌(quán权):捕鱼用的竹器。此典为陈升之得鱼忘筌之事。陈升之(1011-1079年)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初名旭,因避神宗嫌名,遂以字“升之”行世,改字旸权。仁宗景祐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累

  •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求仁而得到了仁,又有什么怨恨呢? 表示要求得到满足,终于如愿以偿。一般用于追求人格、道德范畴的完善,虽付出沉重代价也不怨悔的场合。语出《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

  • 王乔

    同“王子乔”。唐郑谷《鹤》诗:“一自王乔放自由,俗人行处懒回头。”【词语王乔】   汉语大词典:王乔

  • 少不经事

    同“少不更事”。刘丰《后生可爱》:“所以在实际中,毛头小伙子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的也毕竟不少,‘少不经事’的话不尽全对。”见“少不更事”。《何典》3回:“(老鬼)拦住说道:‘你们真是~,只想抄近路!’”

  • 终军少

    源见“终军弃?”。指年少有为。唐王维《哭祖六自虚》诗:“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

  • 范宣洁行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德行》:“范宣洁行廉约。韩豫章(晋韩伯,曾任豫章太守,故称)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

  • 非熊

    源见“非熊兆”。代称姜太公。也借指辅政贤才。唐李白《大猎赋》:“载非熊于渭滨。”宋陆游《雨中卧病有感》诗:“非熊老子不复见,谁吊遗魂清渭滨。”【词语非熊】   汉语大词典:非熊

  • 三偷桃客

    源见“方朔偷桃”。指东方朔。喻指长寿者。宋赵长卿《好事近.贺德远》词:“不羡八千椿,不羡三偷桃客。也不羡他龟鹤,一总为凡物。”

  • 楚国细腰

    源见“楚宫腰”。指腰身纤细、体态轻盈的女子。宋晏殊《渔家傲》词:“楚国细腰元自瘦,文君腻脸谁描就,日夜声声催箭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