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豆附丸

豆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脐)各120克木香(不见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60克丁香(不见火)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理气和中。主肠胃虚弱,内受风冷,泄泻注下,腹痛肠鸣。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用生姜汤或粥饮吞下,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济生》卷四: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良姜(锉,炒)2两,诃子(面裹煨)2两,干姜(炮)2两,赤石脂(火煅)2两,阳起石(火煅)2两,龙骨(生用)2两,白矾(枯)2两,白茯苓(去皮)1两,桂心(不见火)1两,细辛(洗)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湖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虚下寒,泄泻不止,肠滑不禁,日夜无度,全不进食;一切虚寒泄泻困乏。

用法用量本方白矾以上药物用量原缺“各”字,据《医方大成》补。

摘录《济生》卷四

《医方大成》引《幼幼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四):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1分,附子1分(炮)。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搐搦,吐泻。

用法用量饭饮送下。

摘录《医方大成》引《幼幼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四)

猜你喜欢

  • 两炒丸

    药方名称两炒丸处方半夏6两(切作片子),龙骨6两(碾为末),木猪苓6两(切作厚片子)。制法上药,先用生姜一斤,切作片子,换热水洗半夏7遍,去生姜不用,只将半夏一味同木猪冬一处拌匀,炒半夏微干,碾破半夏

  • 加减独活寄生汤

    药方名称加减独活寄生汤处方秦艽、防风、川芎、当归、独活、桑寄生、熟地黄、白芍、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参、甘草、木瓜(分量随证酌用)。功能主治风寒侵袭,下肢不能动作,疼痛难忍。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双和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双和汤药方名称双和汤处方白芍药七两半,当归(洗.酒浸)、黄蓍(蜜炙)、川芎、熟地黄(净洗.酒蒸),各三两;甘草(炙)、肉桂(去皮.不见火),各二两二钱半。上炮制为细

  • 金楝散

    药方名称金楝散别名金莲散、川楝散处方金铃子100个(汤温浸过,去皮),巴豆200个(捶微破)。制法麸2升同于铜锅内炒,金铃子赤熟为度,放冷取出,去核并得其麸,巴豆不用,为末。功能主治丈夫本脏气伤,膀胱

  • 橘皮防已汤

    药方名称橘皮防已汤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防己桑根白皮(锉)各60克吴茱萸(汤洗,焙干,炒)槟榔(锉)各30克 大腹并子(锉)7枚生姜(锉,炒)90克甘草(炙,锉)15克制法上药八味,粗捣筛。功能

  • 龙齿清魂散

    《医略六书》卷二十二:龙齿清魂散药方名称龙齿清魂散处方龙齿3两,人参1两半,归身3两,远志1两半,麦冬3两(去心),桂心5钱,茯神2两(去木),细辛3钱。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惊悸,脉弦细涩者。用法用量

  • 琥珀彻底汤

    药方名称琥珀彻底汤处方独活9g,三角将军(即3个角的屎官牛)3个(焙干),人指甲3g(焙黄),全蝎7个,僵蚕(炒)7个,蝉蜕15g,天南星6g。功能主治祛风镇痉止痛。主破伤风。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 除瘴消痛散

    药方名称除瘴消痛散处方紫金藤(又名开心草)。制法上擂酒服。功能主治蛇头疔及一切腹蛇瘴。用法用量以滓敷患处。摘录《准绳·疡医》卷三

  • 理中化滞汤

    药方名称理中化滞汤处方人参、白术、炮姜、甘草、砂仁、厚朴、藿香、陈皮。功能主治平日元气虚弱,口食生冷凉物,以致胃寒下痢,脉来沉细无力,四肢厥冷。用法用量寒甚,加肉桂。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 白术八宝丹

    药方名称白术八宝丹处方白术半斤(2两朝阳土炒,6两熬膏),人参5钱,白茯神(去皮木)1两半,远志(去骨)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白芍药(酒炒)1两半,神曲(炒)1两,麦芽5钱。制法上为末,用白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