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茴香子丸

茴香子丸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茴香子丸

药方名称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舶上者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巴戟天(去心)2两,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2两,牛膝(酒浸1宿,焙)2两,肉苁蓉(酒浸令软,细切,焙)2两,青盐(研)2两。

制法上药除青盐外,为末,研拌令匀,烂煮羊肾猪肾2-3对,去筋膜细切,烂研和药,入杵臼捣令匀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劳。肌肤瘦瘁,面色黄黑,四肢无力,脚膝疼痛,大便不调;或风虚上攻,头眩目暗,肢体沉重,昏愦嗜卧。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圣惠》卷九十二:茴香子丸

药方名称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1两(微炒,捣为末),古文钱青1分(细研),硇砂1分(细研),桃仁49枚(酒浸,去皮尖双仁,生研)。

制法上为末,以汤浸蒸饼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偏坠,或气攻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2-3岁儿每服1丸,以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圣惠》卷七:茴香子丸

药方名称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1两,木香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附子1两(炮制,去皮脐),桂心1两,安息香1两,胡芦巴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微炒)。

制法上为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虚冷气攻腹胁,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热生姜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九十八:茴香子丸

药方名称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1两,桂心1两,巴戟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补骨脂1两(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用羊肾2对,切去筋膜,以酒2升,煮令酒尽,烂研,和诸药末,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元虚冷,腰膝疼痛,肌肉消瘦,渐加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晚食前生姜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茴香子丸

药方名称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炒)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取红)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巴戟天(去心)1两,木香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青盐(别研)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阿魏(醋化,面和作饼,炙)1两,楝实(锉,炒)1两,干蝎(去土,炒)1两,荜澄茄1两,补骨脂(炒)1两,葫芦巴1两,大戟1两,肉豆蔻(去壳)3枚,硫黄(舶上者,研)2两。

制法上为末,用白羊肾4对,去筋膜,沙盆内研如面糊,将药一处入木臼中,更入炼蜜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虚寒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元气痛,煨葱白热酒送下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茴香子丸

药方名称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3两(微炒,为末,以米醋2升熬如饧),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狼毒(炒)3分,当归(切,焙)3分,阿魏1两(研,以酒1升,煎取半),硇砂1两半(沸汤化,澄熬取霜,入阿魏煎中同熬如饧,入茴香煎,搅匀),自然铜(煅,醋淬,研)1两半。

制法上药除煎研外,为末,同入煎内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如硬入炼蜜少许。

功能主治肾脏久积气在膀胱,虚胀上攻,膨满(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茴香子丸

药方名称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炒)1两,蓬莪荗(煨,锉)1两,楝实(煨,去核)1两,白术1两,诃黎勒皮1两,丁香1分,吴茱萸(汤洗,焙于,炒)半两,桃仁3分(去皮尖双仁,研如膏)。

制法上为末,入桃仁膏研匀,炼蜜为丸,如银杏大。

功能主治肾脏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酒或盐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茴香子丸

药方名称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炒)2两,肉苁蓉(酒浸,切,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好酒1升,并猪肾1对细切,和药都1处浸1宿,取出焙干,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风气冲注,脚膝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好茶或豆淋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茴香子丸

药方名称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炒)3分,木香3分莱菔子(炒)半两,厚朴(去粗皮,半生锉,半用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蓬莪荗(煨,锉)3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3分(研膏)。

制法上为末,入桃仁膏研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弱中寒,攻腰腹满痛,手足微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茴香子丸

药方名称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炒)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当归(切,焙)3分,荜澄茄3分,木香3分,赤石脂3分,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虚冷,小腹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圣济总录》卷九十:茴香子丸

药方名称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炒)、胡椒附子(炮裂,去皮脐)、阿魏(面和作饼子,炙熟)、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硫黄(研)、菖蒲、牛膝(酒浸,切,焙)、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元脏气冷,心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猜你喜欢

  • 羊肾丸

    《证治准绳·类方》卷八:羊肾丸药方名称羊肾丸处方山茱萸干姜川巴戟 芍药泽泻北细辛菟丝子(酒浸)远志(去心)桂心黄耆石斛干地黄附子当归牡丹皮蛇床子甘草苁蓉(酒浸)人参各60克 菖蒲30克防风45克茯苓1

  • 草乌头汤

    药方名称草乌头汤处方草乌头(去皮尖,生用)、细辛(去苗)、茶芽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气晕。但晕而不眩,发则伏地昏昏,食顷乃苏,由荣卫错乱,气血溷浊,阳气逆行,上下相隔,气复通则苏,脉虚大而涩。用

  • 大茱萸丸

    《活幼口议》卷十七:大茱萸丸药方名称大茱萸丸处方蓬莪术1分(醋煮),京三棱1分(醋煮),干姜(炮)2分,青皮2分,陈皮(并去白)2分,木香2分,丁香2分,巴豆21粒(去壳心膜,出油),绿小细吴茱萸2钱

  • 黄耆贴

    《外台》卷二十四引刘涓子方:黄耆贴药方名称黄耆贴处方甘草(炙)、大黄、白蔹、黄耆、芎?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鸡子黄和如浊泥,涂布上。功能主治痈肿有热。用法用量随赤热有坚处大小贴之,燥易。摘录《外台》卷

  • 龟鹿二仙胶

    《医便》卷一:龟鹿二仙胶药方名称龟鹿二仙胶别名龟鹿二仙膏,(《摄生秘剖》卷四),二仙胶(《杂病源流犀烛》卷八)。处方鹿角(用新鲜麋鹿杀取角,解的不用,马鹿角不用,去角脑梢骨6.6厘米,绝断劈开,净用)

  • 除湿清痢饮

    药方名称除湿清痢饮处方车前子1两,赤苓3钱,炒枳壳1钱5分,炒厚朴1钱5分,槟榔1钱5分,甘草1钱5分,滑石3钱(引),川连1钱,广木香1钱5分。功能主治夏秋之间,湿热盛,先泻后痢,腹中疼痛,里急后重

  • 榆丁散

    药方名称榆丁散处方防风地榆紫花地丁马齿苋各15克制法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破伤风,邪在半表半里,头汗出而身无汗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温米汤调下。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五

  • 加味琼玉膏

    药方名称加味琼玉膏处方怀生地黄4斤,白术4两,白茯苓15两,人参6两,天门冬(去心净)半斤,麦门冬(去心净)半斤,甘州枸杞子半斤(净去梗)。制法上先以地黄酒洗净,用水4碗浸1昼夜,捣取自然汁,和蜜3之

  • 丹油膏

    《疡医大全》卷七:丹油膏药方名称丹油膏处方桐油1斤,飞过炒黄丹5两。制法桐油放锅内略滚片时,不待白沫尽,即下飞过炒黄丹,细细筛下,候黑色,即成膏矣。功能主治一切疮毒。用法用量贴患处。摘录《疡医大全》卷

  • 仙传珊瑚紫金膏

    药方名称仙传珊瑚紫金膏处方白炉甘石(童便浸七日,用灰火,砂锅煅,入童便内,共十日,晒干,研细)30克麝香(拣净,去皮,研细)1.5克 黄丹(滚水飞过三次,晒干,研细)30克海螵蛸(剥去皮、甲,微火炙,